豫西南下寒武统水沟口组黑色岩系层序特征及含矿性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引言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1.1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区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1.3 论文研究概况 | 第13-16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2 区域地质 | 第16-25页 |
2.1 地层和火山岩 | 第17-23页 |
2.1.1 元古代 | 第17-21页 |
2.1.2 早古生代 | 第21-22页 |
2.1.3 晚古生代 | 第22页 |
2.1.4 中生代 | 第22-23页 |
2.1.5 新生代 | 第23页 |
2.2 岩浆岩 | 第23页 |
2.3 构造 | 第23页 |
2.3.1 褶皱 | 第23页 |
2.3.2 断裂 | 第23页 |
2.4 矿产 | 第23-25页 |
3 水沟口组黑色岩系地层组合与矿床地质 | 第25-32页 |
3.1 水沟口组黑色岩系地层组合 | 第25-29页 |
3.2 淅川余家庄钒矿矿床地质 | 第29-32页 |
4 黑色岩系矿物学特征 | 第32-38页 |
4.1 矿石结构 | 第33页 |
4.2 粉晶衍射分析 | 第33-35页 |
4.3 电子探针分析 | 第35-38页 |
5 元素地球化学 | 第38-56页 |
5.1 硅质岩元素地球化学 | 第38-50页 |
5.1.1 主量元素 | 第38-43页 |
5.1.2 微量元素 | 第43-47页 |
5.1.3 稀土元素 | 第47-50页 |
5.2 碳酸盐元素地球化学 | 第50-53页 |
5.2.2 微量元素 | 第50页 |
5.2.3 稀土元素 | 第50-53页 |
5.3 水沟口元素富集特征 | 第53-56页 |
6 水沟口组黑色岩系成因 | 第56-58页 |
7 结论 | 第58-59页 |
7.1 结论 | 第58页 |
7.2 不足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附录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