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8页 |
1.1 青藏高原金露梅灌丛草甸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1.1 金露梅概况 | 第11页 |
1.1.2 青藏高原金露梅灌丛草甸研究概况 | 第11-13页 |
1.2 灌丛对草地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 | 第13-18页 |
1.2.1 草地灌丛化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| 第13-17页 |
1.2.2 灌丛对草地植被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
1.3 灌丛对草地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| 第18-21页 |
1.3.1 草地灌丛化造成土壤空间异质性的成因和机理 | 第18-19页 |
1.3.2 草地灌丛化与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关系 | 第19-20页 |
1.3.3 土壤空间异质性对灌丛草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1.4 土壤空间异质性研究现状 | 第21-27页 |
1.4.1 土壤空间异质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| 第22-23页 |
1.4.2 土壤空间异质性的研究方法和尺度 | 第23-25页 |
1.4.3 国内外土壤空间异质性研究进展 | 第25-27页 |
1.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27-28页 |
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分析 | 第28-35页 |
2.1 试验地概况 | 第28-29页 |
2.2 地上植被物种调查 | 第29页 |
2.3 实验样品采集 | 第29-31页 |
2.3.1 地上生物量样品采集 | 第29-30页 |
2.3.2 地下根生物量和土壤样品采集 | 第30-31页 |
2.4 实验样品分析测定 | 第31-33页 |
2.5 数据分析处理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结果分析 | 第35-63页 |
3.1 金露梅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 | 第35-41页 |
3.1.1 金露梅灌丛和灌丛间草地植被物种组成及重要值 | 第35-37页 |
3.1.2 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特征 | 第37页 |
3.1.3 地上和地下的生物量的变化特征 | 第37-40页 |
3.1.4 不同功能群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特征 | 第40-41页 |
3.2 金露梅对草甸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| 第41-48页 |
3.2.1 金露梅对草甸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| 第41-46页 |
3.2.2 金露梅灌丛斑块和灌丛间草地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 | 第46-48页 |
3.4 金露梅灌丛草甸土壤环境因子和植被特征的相互关系 | 第48-50页 |
3.5 金露梅对草甸深层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| 第50-58页 |
3.6 金露梅灌丛草甸土壤磷素的组成和矿化特征 | 第58-63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63-81页 |
4.1 金露梅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 | 第63-67页 |
4.1.1 金露梅对高寒草甸草甸植被群落生物量的影响 | 第63-65页 |
4.1.2 金露梅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| 第65-67页 |
4.2 金露梅对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| 第67-72页 |
4.2.1 高寒地区灌丛草甸的“沃岛效应” | 第67-69页 |
4.2.2 金露梅对高寒草甸土壤磷素的吸收转移作用 | 第69-71页 |
4.2.3 金露梅对高寒草甸磷组分和矿化特征的影响 | 第71-72页 |
4.3 海拔对金露梅灌丛草甸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| 第72-77页 |
4.4 青藏高原金露梅灌丛草甸植被和土壤的相互关系 | 第77-81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1-83页 |
5.1 结论 | 第81-82页 |
5.2 展望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102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02-103页 |
致谢 | 第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