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20页 |
1.2.1 煌斑岩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2 声发射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2.3 上覆岩层结构及移动变形规律研究现状 | 第16-20页 |
1.3 煌斑岩侵入条件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面临的问题 | 第20-21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不同含水状态煌斑岩声发射特征 | 第23-45页 |
2.1 煌斑岩岩样特征 | 第23-24页 |
2.2 煌斑岩试件的制备 | 第24-25页 |
2.3 单轴压缩条件下煌斑岩的声发射特征 | 第25-31页 |
2.3.1 声发射检测的基本原理 | 第25-26页 |
2.3.2 试验方法及设备 | 第26-27页 |
2.3.3 煌斑岩单轴压缩过程的力学特性 | 第27-28页 |
2.3.4 煌斑岩单轴压缩过程的声发射特性 | 第28-30页 |
2.3.5 不同加载阶段裂纹扩展的声发射定位 | 第30-31页 |
2.4 不同含水状态下煌斑岩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 | 第31-42页 |
2.4.1 概述 | 第31-32页 |
2.4.2 煌斑岩岩样的饱水方法及饱水结果 | 第32-34页 |
2.4.3 实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| 第34-35页 |
2.4.4 强度变性特征 | 第35-37页 |
2.4.5 声发射特征分析 | 第37-40页 |
2.4.6 声发射 Felicity 效应分析 | 第40-4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2-45页 |
第三章 遇水前后煌斑岩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运移影响的相似模拟研究 | 第45-65页 |
3.1 地质条件 | 第45-46页 |
3.1.1 煤层赋存情况 | 第45页 |
3.1.2 煌斑岩侵入情况 | 第45-46页 |
3.2 相似模拟方案 | 第46-58页 |
3.2.1 相似模拟试验研究内容 | 第47页 |
3.2.2 开采方案 | 第47-48页 |
3.2.3 相似模拟试验参数的选择 | 第48-49页 |
3.2.4 相似材料的选取 | 第49-54页 |
3.2.5 模型的制作 | 第54-55页 |
3.2.6 测点布置 | 第55-58页 |
3.3 煌斑岩侵入条件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活动特征 | 第58-63页 |
3.3.1 自然状态煌斑岩侵入条件下特厚煤层开采的覆岩活动特征 | 第58-61页 |
3.3.2 遇水状态煌斑岩侵入条件下特厚煤层开采的覆岩活动特征 | 第61-6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四章 遇水前后煌斑岩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运移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| 第65-83页 |
4.1 概述 | 第65页 |
4.2 模型的建立 | 第65-68页 |
4.3 煌斑岩侵入条件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应力分布规律 | 第68-72页 |
4.3.1 自然状态侵入条件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应力分布 | 第68-70页 |
4.3.2 遇水状态侵入条件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应力分布 | 第70-72页 |
4.4 煌斑岩侵入条件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岩层移动变形规律 | 第72-77页 |
4.4.1 不同岩层随工作面推进移动变形特征 | 第72-74页 |
4.4.2 同一岩层随工作面推进移动变形特征 | 第74-77页 |
4.5 煌斑岩侵入条件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活动特征 | 第77-81页 |
4.5.1 自然状态煌斑岩侵入条件下覆岩活动特征 | 第77-79页 |
4.5.2 遇水状态煌斑岩侵入条件下覆岩活动特征 | 第79-81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81-83页 |
第五章 煌斑岩侵入条件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上覆控制层运移的力学模型 | 第83-89页 |
5.1 流变模型的选择 | 第83-84页 |
5.2 模型建立的基本假定 | 第84页 |
5.3 煌斑岩侵入条件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上覆岩层移动的力学模型 | 第84-86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6-8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9-93页 |
6.1 主要完成内容 | 第89页 |
6.2 主要结论 | 第89-91页 |
6.3 不足与展望 | 第91-9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99页 |
致谢 | 第99-101页 |
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与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