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2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6-32页 |
1.1 煤矿煤岩巷道掘进中的问题 | 第16页 |
1.2 煤矿巷道悬臂掘进机特点 | 第16-17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7-30页 |
1.3.1 国内外悬臂式掘进机技术发展及研究状况 | 第17-20页 |
1.3.2 国内外掘进机发展趋势 | 第20页 |
1.3.3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20-30页 |
1.4 研究内容、技术路线及主要工作量 | 第30-32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30页 |
1.4.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30-31页 |
1.4.3 主要工作 | 第31-32页 |
第二章 EBH300A型掘进机三维实体建模及结构分析 | 第32-44页 |
2.1 EBH300型掘进机结构组成及功能特性 | 第32-36页 |
2.1.1 EBH300A型掘进机结构组成 | 第32-36页 |
2.1.2 EBH300型掘进机功能特性 | 第36页 |
2.2 EBH300型掘进机三维实体建模 | 第36-39页 |
2.2.1 截割部三维建模 | 第36-37页 |
2.2.2 其它几大机械部件三维建模 | 第37-38页 |
2.2.3 整体三维建模 | 第38-39页 |
2.3 EBH300型掘进机虚拟样机 | 第39-42页 |
2.3.1 零部件三维模型不同软件环境文件格式转换 | 第39-40页 |
2.3.2 部件三维模型组成及运动关系 | 第40-4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第三章 EBH300型掘进机位姿及运动特性分析研究 | 第44-74页 |
3.1 EBH300A型掘进机位姿数学模型 | 第44-49页 |
3.2 EBH300A型掘进机运动模拟 | 第49-72页 |
3.2.1 运动参数的设定 | 第49-50页 |
3.2.2 转台运动及惯性力分析 | 第50-58页 |
3.2.3 截割臂运动及惯性力分析 | 第58-65页 |
3.2.4 截割头运动及惯性力分析 | 第65-72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第四章 EBH300型掘进机截割部结构有限元建模 | 第74-100页 |
4.1 有限元法概述 | 第74-75页 |
4.2 有限元法及模型前处理 | 第75-76页 |
4.3 EBH300A型掘进机有限元三维实体模型 | 第76页 |
4.4 截割部有限元模型前处理 | 第76-87页 |
4.5 机体转台及液压缸有限元模型前处理 | 第87-91页 |
4.6 铲板有限元模型前处理 | 第91-94页 |
4.7 后支撑有限元模型前处理 | 第94-97页 |
4.8 截齿有限元模型 | 第97-98页 |
4.9 本章小结 | 第98-100页 |
第五章 EBH300型掘进机截割部结构动态特性分析 | 第100-135页 |
5.1 机械结构动态特性分析方法 | 第100-104页 |
5.1.1 模态分析目的 | 第100页 |
5.1.2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| 第100-104页 |
5.2 掘进机整体装配结构模态有限元求解 | 第104-109页 |
5.3 截割臂内外伸缩套模态及结构振动特性 | 第109-125页 |
5.3.1 截割臂内外伸缩套接触部分模态分析 | 第109-114页 |
5.3.2 截割臂内外伸缩套接触面振动作用分析 | 第114-118页 |
5.3.3 截割臂内外伸缩套接触面圆周上节点振动作用分析 | 第118-125页 |
5.4 掘进机截割部结构模态有限元分析 | 第125-132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32-135页 |
第六章 EBH300A掘进机截割部振动测试实验及应用研究 | 第135-156页 |
6.1 EBH300A掘进机截割部振动测试实验 | 第135-152页 |
6.1.1 实验设备及仪器 | 第135-136页 |
6.1.2 实验内容 | 第136-138页 |
6.1.3 实验过程 | 第138-139页 |
6.1.4 实验数据分析 | 第139-152页 |
6.2 EBH300A掘进机研制及应用研究 | 第152-155页 |
6.2.1 EBH300(A)掘进机技术设计参数及性能特点 | 第152-155页 |
6.2.2 EBH300A掘进机应用 | 第155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155-156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56-1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0-168页 |
致谢 | 第168-17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70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70页 |
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| 第1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