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英文缩略词表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实验 | 第15-35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15-16页 |
2.1.1 主要仪器 | 第15页 |
2.1.2 细菌 | 第15页 |
2.1.3 培养基与试剂盒 | 第15-16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16-21页 |
2.2.1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 UA159‐FR 的诱导与鉴定 | 第16页 |
2.2.2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 UA159‐FR 基因组的提取 | 第16-18页 |
2.2.3 引物设计 | 第18页 |
2.2.4 PCR 反应 | 第18-19页 |
2.2.5 PCR 未纯化产物的鉴定及纯化 | 第19-20页 |
2.2.6 PCR 纯化产物的二次 PCR | 第20页 |
2.2.7 PCR 纯化产物的回收 | 第20-21页 |
2.2.8 送生物公司测序 | 第21页 |
2.2.9 本实验重复三次 | 第21页 |
2.3 结果 | 第21-35页 |
2.3.1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的诱导 | 第21页 |
2.3.2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 UA159-FR 的鉴定 | 第21-22页 |
2.3.3 dnaK 操纵子 PCR 产物及鉴定 | 第22-24页 |
2.3.4 PCR 纯化产物的鉴定 | 第24页 |
2.3.5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 dnaK 操纵子结构基因测序结果 | 第24-30页 |
2.3.6 附图 | 第30-35页 |
第三章 讨论 | 第35-41页 |
3.1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的研究意义 | 第35-37页 |
3.2 变形链球菌耐酸相关DNAK 操纵子研究的意义 | 第37-38页 |
3.3 DNAK 操纵子结构基因突变的研究意义 | 第38-39页 |
3.4 PCR 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应用的意义 | 第39-41页 |
第四章 结论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7页 |
导师简介 | 第47-4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8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