换热站节能评价及优化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1.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4页 |
1.1.1 能源需求增长,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| 第10-11页 |
1.1.2 建筑能耗比重过大,低碳供热刻不容缓 | 第11-13页 |
1.1.3 节能评价意义深远 | 第13-14页 |
1.2 国内外集中供热发展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2.1 国外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2 我国集中供热发展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2.3 换热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16-17页 |
1.3 供热节能评价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4 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| 第18-21页 |
1.4.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8-20页 |
1.4.2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换热站节能评价指标的选取 | 第21-33页 |
2.1 换热站系统简介 | 第21页 |
2.2 换热站工作原理 | 第21-22页 |
2.3 换热站节能评价必要性 | 第22-23页 |
2.4 评价指标的选取 | 第23-30页 |
2.4.1 评价指标选取的思路及原则 | 第23-24页 |
2.4.2 评价指标的选择 | 第24-26页 |
2.4.3 评价指标的含义 | 第26-30页 |
2.5 评价指标量化 | 第30-33页 |
2.5.1 定量指标的模糊隶属度值确定 | 第31-32页 |
2.5.2 定性指标的模糊隶属度值确定 | 第32-33页 |
第3章 节能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| 第33-42页 |
3.1 权重的确定办法 | 第33页 |
3.2 层次分析法 | 第33-37页 |
3.2.1 AHP层次分析法原理 | 第34-36页 |
3.2.2 AHP层次分析法优缺点 | 第36-37页 |
3.3 熵权法 | 第37-40页 |
3.3.1 熵权法原理 | 第38-40页 |
3.3.2 熵权法优缺点 | 第40页 |
3.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40-41页 |
3.5 基于线性加权的综合评价办法 | 第41-42页 |
第4章 换热站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| 第42-62页 |
4.1 评价样本的数据来源 | 第42-46页 |
4.1.1 评价样本的基本概况 | 第42-43页 |
4.1.2 数据的获取 | 第43-46页 |
4.2 基于层次分析—熵权法的权重确定模型 | 第46-52页 |
4.2.1 基于层次分析法获取的主观权重 | 第46-48页 |
4.2.2 基于熵权法获取的客观权重 | 第48-50页 |
4.2.3 基于层次分析—熵权法的组合权重 | 第50-52页 |
4.3 实例分析与优化 | 第52-62页 |
4.3.1 评价结果 | 第52-54页 |
4.3.2 评价结果分析与指导优化 | 第54-62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5.1 结论 | 第62页 |
5.2 展望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