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--政治制度论文--公民权利与义务论文

当代中国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4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第13页
    1.4 创新与不足第13-14页
第2章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相关性概述第14-24页
    2.1 农民工的涵义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农民工的定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农民工的特点第15-16页
    2.2 农民工群体的形成和发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农民工初步形成阶段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农民工盲目流动阶段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农民工稳定流动阶段第17页
    2.3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涵义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政治参与的涵义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特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类型第19-20页
    2.4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有利于农村各项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有利于农民工自身利益的维护和政治成熟第22-24页
第3章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制约因素第24-31页
    3.1 中国农民工政治参与取得的成就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政治参与形式多样化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维权意识逐渐增强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政治参与内容越来越丰富第25-26页
    3.2 农民工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政治参与意识薄弱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政治参与组织匮乏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第27-28页
    3.3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经济上的弱势地位得不到改善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农民工自身素质偏低第29-31页
第4章 扩大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对策第31-40页
    4.1 加强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加大对农民工教育培训机构的支持力度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建设有效的教育培训网络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坚持培训内容的适用和实用相结合第32-33页
    4.2 完善法律制度和参政组织建设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完善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法律法规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建立健全农民工权利代表组织第34-35页
    4.3 拓宽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渠道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完善传统参政渠道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积极发展网络政治参与形式第36-37页
    4.4 提高农民工的经济地位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保障和增加农民工的合法财产性收入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建立健全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机制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第38-40页
结论第40-41页
参考文献第41-44页
作者简介及硕士学术成果第44-45页
后记第45页

论文共4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牛磺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、组织病理学和肠道健康影响的研究
下一篇:基于TVDI和MPDI指数的淮河流域干旱时空变异规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