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3页 |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13-24页 |
| ·茶尺蠖及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概况 | 第13-15页 |
| ·茶尺蠖生物学特性、危害及防治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·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概况 | 第14-15页 |
| ·昆虫系统学与种群遗传分化研究 | 第15-18页 |
| ·系统发育与进化 | 第15-17页 |
| ·种群遗传变异 | 第17-18页 |
| ·线粒体基因在昆虫分子系统学中的应用 | 第18-21页 |
| ·昆虫的分类和界定 | 第19-20页 |
| ·系统发育关系 | 第20页 |
| ·种群遗传变异及分化 | 第20-21页 |
| ·遗传杂交与生殖隔离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| ·科学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22-24页 |
| 第二章 茶尺蠖对EoNPV 敏感性的室内生物测定 | 第24-29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4-25页 |
| ·供试昆虫与病毒 | 第24-25页 |
| ·EoNPV 的毒效测定 | 第25页 |
| ·EoNPV 的毒力测定 | 第25页 |
| ·结果和分析 | 第25-28页 |
| ·EoNPV 对茶尺蠖不同地理种群的毒效比较 | 第25-26页 |
| ·EoNPV 对茶尺蠖不同地理种群的毒力测定 | 第26-28页 |
| ·讨论 | 第28-29页 |
| 第三章 基于线粒体COⅠ及COⅡ基因序列的茶尺蠖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变异及系统发育分析 | 第29-44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9-34页 |
| ·材料 | 第29-30页 |
| ·方法 | 第30-34页 |
| ·结果和分析 | 第34-41页 |
| ·茶尺蠖不同地理种群线粒体 COⅠ及COⅡ基因的碱基组成及序列变异分析 | 第35-38页 |
| ·茶尺蠖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| 第38-39页 |
| ·茶尺蠖不同地理种群的系统发育分析 | 第39-41页 |
| ·讨论 | 第41-44页 |
| ·实验材料及操作 | 第41-42页 |
| ·茶尺蠖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及系统发育分析 | 第42-44页 |
| 第四章 茶尺蠖对EoNPV 具敏感性差异种群间的遗传杂交 | 第44-49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5页 |
| ·供试昆虫 | 第44页 |
| ·实验方案 | 第44-45页 |
| ·结果和分析 | 第45-48页 |
| ·杭州种群(HZ)和衢州种群(QZ)的正反杂交 | 第45-47页 |
| ·杭州种群(HZ)和衢州种群(QZ)杂交F1 代自交及回交 | 第47-48页 |
| ·讨论 | 第48-49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49-53页 |
| ·茶尺蠖对EoNPV 敏感性的室内生物测定分析 | 第49-50页 |
| ·基于线粒体DNA COⅠ及COⅡ基因序列的茶尺蠖不同地理种群系统发育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·茶尺蠖对EoNPV 具敏感性差异种群间的遗传杂交分析 | 第51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51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58页 |
| 附录 | 第58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-67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