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雷达论文--雷达设备、雷达站论文--雷达接收设备论文--数据、图像处理及录取论文

基于合成孔径三维成像的雷达散射截面测量技术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5页
    1.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 1.2 RCS测量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5-21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第21-23页
    1.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23-25页
第二章 基于合成孔径三维成像的RCS测量基本原理第25-47页
    2.1 三维LASAR成像基础第25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几何结构与信号模型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分辨率分析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步进频率信号距离向成像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成像算法第31-34页
    2.2 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散射区域划分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RCS的定义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散射中心模型第37-38页
    2.3 RCS的成像测量第38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RCS一维成像测量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RCS二维成像测量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RCS三维成像测量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测量模式对比第45-46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第三章 基于综合平面波三维成像的RCS近场测量第47-69页
    3.1 三维LASAR的平面波综合第48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综合平面波理论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三维LASAR的综合平面波响应第50-54页
    3.2 基于综合平面波的RCS测量第54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BP算法与综合平面波的关系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三维LASAR综合平面波成像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目标特征提取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RCS反演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仿真结果第57-62页
    3.3 稀疏阵列综合平面波第62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稀疏阵列下综合平面波方法缺陷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基于改进BP算子的综合平面波方法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稀疏阵列综合平面波RCS测量第65-67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67-69页
第四章 基于稳态表面电磁流模型三维成像的RCS测量第69-97页
    4.1 散射中心模型缺陷第69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符合散射中心模型的金属球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不符合散射中心模型的角反射器第71-74页
    4.2 稳态表面电磁流模型第74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稳态表面电磁流三维SAR成像模型第74-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1 系统回顾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2 单一频率下信号模型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3 宽带信号下信号模型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稳态表面电磁流模型SAR图像的电磁学解释第78-8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1 理想导体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2 普通介质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实验结果第82-83页
    4.3 基于稳态表面电磁流模型三维成像的RCS测量第83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测量原理第85-8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1.1 目标特征提取第8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1.2 远场RCS反演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仿真结果第88-9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1 目标特征RCS提取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2 缩比飞机模型第89-92页
    4.4 本文两种RCS测量方法对比第92-95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95-97页
第五章 基于子孔径逼近的快速算法第97-115页
    5.1 三维BP算法的运算量第97-98页
    5.2 基于子孔径逼近的快速成像方法第98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算法原理第98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算法步骤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实验结果第102-104页
    5.3 运算量分析与讨论第104-11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子孔径选择方式的影响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目标结构的影响第106-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运算量对比第109-112页
    5.4 基于子孔径逼近快速算法的RCS测量第112-114页
    5.5 小结第114-115页
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15-118页
    6.1 全文总结第115-117页
    6.2 后续工作展望第117-118页
致谢第118-119页
参考文献第119-129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29-131页

论文共13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热流耦合的锥齿轮流场与温度场仿真分析
下一篇:基于LBM的钻机井架流场模拟与动态响应仿真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