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核心概念界定 | 第9-10页 |
1.2.1 社会转型 | 第9-10页 |
1.2.2 行政人格 | 第10页 |
1.2.3 行政人格冲突 | 第10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0-13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3.3 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21页 |
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2.1.1 公共行政学角度的研究 | 第13-15页 |
2.1.2 社会心理学角度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2.1.3 伦理学角度的研究 | 第16页 |
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2.2.1 行政人格的基本研究 | 第17-18页 |
2.2.2 行政人格影响作用范围的研究 | 第18-19页 |
2.3 研究述评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社会转型期行政人格冲突的表现 | 第21-35页 |
3.1 社会转型期的理想行政人格预期 | 第21-23页 |
3.2 社会转型期行政人格冲突实证调研过程 | 第23-25页 |
3.2.1 抽样对象和抽样方式 | 第23页 |
3.2.2 问卷设计依据 | 第23-24页 |
3.2.3 调研过程 | 第24-25页 |
3.3 调研结果:社会转型期行政人格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| 第25-35页 |
3.3.1 官本位与服务性的冲突 | 第25-28页 |
3.3.2 工具性与责任性的冲突 | 第28-30页 |
3.3.3 依附性与个性独立的冲突 | 第30-33页 |
3.3.4 本质:个人扩张性欲求与崇高价值追求的冲突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社会转型期行政人格冲突的原因 | 第35-42页 |
4.1 宏观社会层面:转型期社会整体层面价值迷失与行政人格冲突 | 第35-37页 |
4.1.1 物质、文化资源的过度膨胀 | 第35-36页 |
4.1.2 传统“中庸”文化的制约 | 第36页 |
4.1.3 社会对公务员的人格预设偏颇 | 第36-37页 |
4.2 中观组织层面:转型期组织制度、文化氛围与行政人格冲突 | 第37-40页 |
4.2.1 行政人完全理性的理论预设偏颇 | 第37页 |
4.2.2 制度基础不健全与制度失衡 | 第37-39页 |
4.2.3 正式制度与“潜规则”并存 | 第39-40页 |
4.3 微观个人层面:转型期公务员综合素质与行政人格冲突 | 第40-42页 |
4.3.1 公务员角色认知模糊 | 第40页 |
4.3.2 公务员行政能力不足 | 第40-41页 |
4.3.3 公务员伦理意识淡薄 | 第41-42页 |
第五章 社会转型期行政人格冲突调适路径探寻 | 第42-51页 |
5.1 宏观社会层面:重塑社会对理想行政人格期待 | 第42-44页 |
5.1.1 利用学校教育改善社会官文化 | 第43页 |
5.1.2 利用社会媒体放大公仆形象 | 第43-44页 |
5.1.3 反腐倡廉的透明化 | 第44页 |
5.2 中观组织层面:加强组织制度和组织文化建设 | 第44-47页 |
5.2.1 转变制度理论预设偏颇 | 第44-45页 |
5.2.2 转变制度固有模式 | 第45-46页 |
5.2.3 创新非正式行政制度 | 第46-47页 |
5.3 微观个人层面:行政人员思想价值观念变革 | 第47-51页 |
5.3.1 注重人格培育的普遍性 | 第47-48页 |
5.3.2 注重行政能力的培训和提升 | 第48-49页 |
5.3.3 立志树立崇高价值追求 | 第49-51页 |
结语 | 第51-52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56-57页 |
附录 | 第57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