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--人事管理论文

社会转型视域下的行政人格冲突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3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 核心概念界定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社会转型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行政人格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行政人格冲突第10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思路第12-13页
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21页
    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公共行政学角度的研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社会心理学角度的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伦理学角度的研究第16页
    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行政人格的基本研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行政人格影响作用范围的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 2.3 研究述评第19-21页
第三章 社会转型期行政人格冲突的表现第21-35页
    3.1 社会转型期的理想行政人格预期第21-23页
    3.2 社会转型期行政人格冲突实证调研过程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抽样对象和抽样方式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问卷设计依据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调研过程第24-25页
    3.3 调研结果:社会转型期行政人格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第25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官本位与服务性的冲突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工具性与责任性的冲突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依附性与个性独立的冲突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本质:个人扩张性欲求与崇高价值追求的冲突第33-35页
第四章 社会转型期行政人格冲突的原因第35-42页
    4.1 宏观社会层面:转型期社会整体层面价值迷失与行政人格冲突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物质、文化资源的过度膨胀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传统“中庸”文化的制约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社会对公务员的人格预设偏颇第36-37页
    4.2 中观组织层面:转型期组织制度、文化氛围与行政人格冲突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行政人完全理性的理论预设偏颇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制度基础不健全与制度失衡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正式制度与“潜规则”并存第39-40页
    4.3 微观个人层面:转型期公务员综合素质与行政人格冲突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公务员角色认知模糊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公务员行政能力不足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公务员伦理意识淡薄第41-42页
第五章 社会转型期行政人格冲突调适路径探寻第42-51页
    5.1 宏观社会层面:重塑社会对理想行政人格期待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利用学校教育改善社会官文化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利用社会媒体放大公仆形象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反腐倡廉的透明化第44页
    5.2 中观组织层面:加强组织制度和组织文化建设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转变制度理论预设偏颇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转变制度固有模式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创新非正式行政制度第46-47页
    5.3 微观个人层面:行政人员思想价值观念变革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注重人格培育的普遍性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注重行政能力的培训和提升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立志树立崇高价值追求第49-51页
结语第51-52页
主要参考文献第52-55页
致谢第55-5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56-57页
附录第57-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提升我国县级政府执行力的对策探究--以山西省部分县为例
下一篇:基于社会网络的大学生微博从众行为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