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0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4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3.1 查阅相关文献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1.3.2 数据分析方法 | 第15页 |
1.3.3 比较分析法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保险行业协会概述 | 第18-24页 |
2.1 行业协会基本理论 | 第18-21页 |
2.1.1 行业协会的概念 | 第18-19页 |
2.1.2 行业协会的类型 | 第19-20页 |
2.1.3 行业协会的特征 | 第20-21页 |
2.2 保险行业协会基本理论 | 第21-24页 |
2.2.1. 保险行业协会的概念 | 第21-22页 |
2.2.2 保险行业协会的特征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国内外保险行业协会比较 | 第24-32页 |
3.1 美国保险行业协会 | 第24-26页 |
3.1.1 美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框架 | 第24页 |
3.1.2 美国保险行业协会组成成员 | 第24-25页 |
3.1.3 美国保险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及作用 | 第25-26页 |
3.2 日本保险行业协会 | 第26-29页 |
3.2.0 日本寿险行业协会 | 第26-27页 |
3.2.1 日本寿险行业协会 | 第27页 |
3.2.2 日本损害保险行业协会 | 第27-29页 |
3.3 台湾保险行业协会 | 第29-32页 |
3.3.1 台湾保险行业协会发展 | 第29-30页 |
3.3.2 台湾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形式 | 第30页 |
3.3.3 台湾保险行业协会成员 | 第30-31页 |
3.3.4 台湾保险行业协会职能 | 第31-32页 |
第4章 我国保险行业协会现状分析 | 第32-36页 |
4.1 我国保险行业协会环境分析 | 第32-34页 |
4.1.1 保险行业协会外部环境分析 | 第32-33页 |
4.1.2 保险行业协会内部环境分析 | 第33-34页 |
4.2 我国保险行业协会问题分析 | 第34-36页 |
4.2.1 自治能力较弱,有浓厚的官办色彩 | 第34-35页 |
4.2.3 人员结构不合理,协会组织建设滞后 | 第35-36页 |
第5章 我国保险行业协会机制转型模式设计 | 第36-44页 |
5.1 保险行业协会转型的必要性 | 第36页 |
5.2 转型后的组织设计 | 第36-37页 |
5.2.1 与政府的关系 | 第36-37页 |
5.2.2 与行业的关系 | 第37页 |
5.3 提高行业协会民间化水平 | 第37-38页 |
5.4 加强法制建设,营造适合保险行业协会发展的环境 | 第38页 |
5.5 转型后的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运行机制 | 第38-44页 |
5.5.1 改革协会管理方式,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| 第38-40页 |
5.5.2 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方式,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| 第40页 |
5.5.3 保险行业协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工作重心 | 第40-42页 |
5.5.4 改革后的保险行业协会可能面临的问题 | 第42-44页 |
第6章 转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建议 | 第44-46页 |
6.1 来自会员单位的问题 | 第44页 |
6.2 来自政府的问题 | 第44页 |
6.3 来自协会发展环境的问题 | 第44页 |
6.4 其他 | 第44-45页 |
6.5 改革的建议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