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英文缩略词表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3页 |
1. 犬细小病毒的研究进展 | 第11-18页 |
1.1 犬细小病毒的起源 | 第11-12页 |
1.2 CPV理化特征 | 第12页 |
1.3 分子生物学特征 | 第12-13页 |
1.3.1 基因组结构 | 第12-13页 |
1.3.2 CPV编码的蛋白 | 第13页 |
1.4 CPV受体研究 | 第13页 |
1.5 CPV的入胞途径 | 第13-14页 |
1.6 CPV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| 第14-18页 |
1.6.1 亚单位疫苗 | 第14页 |
1.6.2 表位疫苗 | 第14-15页 |
1.6.3 核酸疫苗 | 第15-16页 |
1.6.4 活载体疫苗 | 第16-18页 |
2. 病毒样颗粒疫苗研究进展 | 第18-22页 |
2.1 病毒样颗粒疫苗的表达系统 | 第18-20页 |
2.2 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应用 | 第20-22页 |
3.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犬细小病毒流行毒株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| 第23-32页 |
1. 材料 | 第23页 |
1.1 病料采集 | 第23页 |
1.2 主要试剂及仪器 | 第23页 |
2. 方法 | 第23-26页 |
2.1 引物设计 | 第23-24页 |
2.2 DNA模板制备 | 第24页 |
2.3 阳性病料的筛选 | 第24页 |
2.4 CPV VP2片断的扩增与测序 | 第24页 |
2.5 VP2基因的序列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6 病毒培养特性 | 第25页 |
2.7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以及病毒毒力检测 | 第25-26页 |
2.8 病毒形态的电镜观察 | 第26页 |
2.9 犬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26页 |
3. 结果 | 第26-31页 |
3.1 VP2基因的氨基酸差异以及进化关系 | 第26-28页 |
3.2 病毒最佳收毒时间 | 第28-29页 |
3.3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以及CPV毒力测定 | 第29-30页 |
3.4 病毒电镜观察 | 第30页 |
3.5 VP2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结构 | 第30-31页 |
4. 讨论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犬细小病毒VP2蛋白的可溶性表达 | 第32-40页 |
1. 材料 | 第32-33页 |
1.1 毒株、菌种、表达载体及抗体 | 第32页 |
1.2 主要生物学试剂 | 第32页 |
1.3 仪器和设备 | 第32-33页 |
2. 方法 | 第33-37页 |
2.1 病毒DNA提取 | 第33页 |
2.2 克隆VP2片段 | 第33页 |
2.3 VP2片段的胶回收 | 第33-34页 |
2.4 pMD18T-VP2克隆载体的构建及转化 | 第34页 |
2.5 pSMK-VP2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34-36页 |
2.6 VP2的表达以及纯化 | 第36-37页 |
2.7 免疫印迹实验(western bloting) | 第37页 |
3. 结果 | 第37-39页 |
3.1 VP2基因的克隆以及酶切鉴定 | 第37-38页 |
3.2 重组VP2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| 第38页 |
3.3 免疫印迹实验(western bloting) | 第38-39页 |
4. 讨论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CPV病毒样颗粒组装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| 第40-48页 |
1. 材料 | 第40-41页 |
1.1 主要生物学试剂 | 第40-41页 |
1.2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41页 |
2. 方法 | 第41-43页 |
2.1 标签蛋白的切除以及VLPs的体外形成 | 第41页 |
2.2 VLP的免疫原性研究 | 第41-43页 |
2.2.1 间接ELISA试验检测小鼠血清抗CPV抗体 | 第41-42页 |
2.2.2 不同抗原免疫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| 第42页 |
2.2.3 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| 第42-43页 |
3. 结果 | 第43-46页 |
3.1 VLPs的体外组装 | 第43-45页 |
3.2 VLPs免疫小鼠后血清抗CPV抗体的检测 | 第45页 |
3.3 VLPs免疫小鼠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| 第45-46页 |
3.4 VLPs免疫组小鼠淋巴增殖实验结果 | 第46页 |
4. 讨论 | 第46-48页 |
结论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