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各种防治方法论文--生物防治论文

小腹茧蜂亚科(膜翅目:茧蜂科)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与系统发育研究

致谢第9-11页
摘要第11-13页
Abstract第13-14页
缩写与术语表第15-16页
1 文献综述第16-44页
    1.1 小腹茧蜂亚科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第16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小腹茧蜂亚科的分类研究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小腹茧蜂亚科的系统发育研究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的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第24-25页
    1.2 线粒体基因组学研究第25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线粒体起源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线粒体基因组特征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特征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分子标记第32-38页
    1.3 线粒体基因组在昆虫系统发育中的应用第38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昆虫线粒体基因组测序进展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线粒体基因组研究方法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昆虫系统发育研究第40-44页
2 材料与方法第44-53页
    2.1 技术路线第44-45页
    2.2 标本的收集第45页
    2.3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主要试剂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主要仪器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主要软件第45-49页
    2.4 试验和分析方法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线粒体基因组注释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系统发育分析第51-53页
3 小腹茧蜂亚科的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征第53-111页
    3.1 绒茧蜂族Apantelini Viereck,1918第55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绒茧蜂Apanteles sp.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征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横背拱脊茧蜂Apanteles(Choeras)grammatitergitus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征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拱脊茧蜂Apanteles(Choeras)sp.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征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幽茧蜂Pholetesor sp.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征第66-70页
    3.2 盘绒茧蜂族Cotesiini Mason,1981第70-8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盘绒茧蜂属Cotesia及其线粒体基因组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沟腹茧蜂Diolcogaster sp.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征第71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原绒茧蜂Protapanteles sp.1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征第75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原绒茧蜂属Protapanteles sp.2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征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淡足原绒茧蜂Protapanteles pallipes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征第82-85页
    3.3 拱茧蜂族Forniciini Mason,1981第85-8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白翅拱茧蜂Fornicia albalata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征第85-89页
    3.4 小腹茧蜂族Microgastrini Forster,1862第8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平侧小腹茧蜂Microgaster campestris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征第89-9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中华小腹茧蜂Microgaster sinicus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征第94-9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小腹茧蜂Microgaster sp.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征第97-100页
    3.5 侧沟茧蜂族Microplitini Mason,1981第100-11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内弯侧沟茧蜂Microplitis incurvata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征第100-10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基陡胸茧蜂Snellenius radicalis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征第104-10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陡胸茧蜂Snellenius sp.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征第108-111页
4 小腹茧蜂亚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分析第111-120页
    4.1 小腹茧蜂亚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重排第111-112页
    4.2 小腹茧蜂亚科昆虫碱基组成分析第112-114页
    4.3 起始密码子与终止密码子的使用第114-116页
    4.4 小腹茧蜂亚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间隔区与重叠区第116-117页
    4.5 小腹茧蜂亚科线粒体基因组进化速率第117-120页
5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小腹茧蜂亚科系统发育研究第120-136页
    5.1 基于蛋白编码基因D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第120-122页
    5.2 基于蛋白编码基因DNA序列和R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第122-123页
    5.3 基于蛋白编码基因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关系第123-124页
    5.4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小腹茧蜂亚科系统发育研究结果第124-136页
6 结果与讨论第136-139页
    6.1 总结第136-13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小腹茧蜂亚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测序、注释及特征研究第13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小腹茧蜂亚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基因组学第136-13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小腹茧蜂亚科进化分析第137页
    6.2 创新之处第137页
    6.3 不足之处第137-138页
    6.4 今后的研究方向第138-139页
参考文献第139-153页
附录Ⅰ 膜翅目其他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第153-166页
附录Ⅱ 小腹茧蜂亚科拱脊茧蜂亚属的分类研究第166-230页
附录Ⅲ 作者简历及发表的论文第230页

论文共23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水稻苗期耐高温基因OsHTAS的功能研究
下一篇:杭州多层与高层高档居住区植物景观特色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