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稻论文

水稻苗期耐高温基因OsHTAS的功能研究

致谢第6-8页
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2页
缩略词表第19-21页
1 前言第21-47页
    1.1 植物与逆境胁迫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植物体内非生物胁迫的信号转导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非生物胁迫的多层次调控模式第23-24页
    1.2 泛素/26s蛋白酶体系统第24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泛素及泛素化过程的基本概念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泛素化过程中的关键酶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泛素化修饰的几种方式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泛素蛋白酶体在植物体内的作用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在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机制(以干旱胁迫为例)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.1 单Ub分子对植物干旱胁迫的调控研究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.2 E2蛋白对植物干旱胁迫的调控研究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.3 E3蛋白对植物干旱胁迫的调控研究第32-34页
    1.3 植物抗高温的主要机制第34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抗氧化物质在高温胁迫中的作用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热激转录因子和热激蛋白在高温胁迫中的作用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转录因子在高温胁迫中的作用第39-40页
    1.4 ROS的双重作用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ROS作为信号分子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ROS参与气孔运动第43-45页
    1.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45-47页
2 材料与方法第47-67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植物材料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菌株和载体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主要试剂及酶第47-48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48-6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DNA提取及PCR鉴定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RNA的抽提和反转录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PCR、RT-PCR和Real=time PCR的检测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各种载体的构建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水稻的遗传转化(农杆菌介导法)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逆境胁迫处理及取样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OsHTAS以及互作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酵母双杂交筛选互作蛋白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8.1 酵母双杂交筛库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8.2 酵母质粒提取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8.3 酵母双杂交的点对点验证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9 蛋白质的原核表达、纯化及Western blot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9.1 蛋白质的原核表达和纯化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9.2 Western blot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0 抗氧化物酶活性及过氧化氢含量测定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1 扫描电镜样品制各办法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2 ABA含量测定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3 水稻苗期高温处理表型鉴定第65-67页
3 结果与分析第67-100页
    3.1 OsHTAS的表达模式分析第67-69页
    3.2 OsHTAS的结构特点第69页
    3.3 OsHTAS过量表达及干扰转基因植株的获得及鉴定第69-72页
    3.4 OsHTAS功能获得性突变体的鉴定第72-74页
    3.5 OsHTAS RNA干扰株系苗期高温处理第74-77页
    3.6 oshtas突变体苗期高温处理第77页
    3.7 过量表达OsHTAS提高水稻苗期高温抗性第77-78页
    3.8 OsHTAS的亚细胞定位分析第78-79页
    3.9 OsHTAS的酵母双杂交分析第79-86页
        3.9.1 自激活检测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3.9.2 酵母双杂交初步筛库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3.9.3 RING finger domain与S27a存在相互作用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3.9.4 RING finger domain与其它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3.9.5 OsHTASN与APX8存在相互作用第85-86页
    3.10 OsHTAS与S27a在水稻原生质体中的共定位分析第86-88页
    3.11 OsHTAS RNA干扰株系中逆境相关基因以及互作基因全部下调表达第88-89页
    3.12 oshtas中逆境相关基因及互作基因全部上调表达第89-90页
    3.13 OsHTAS过表达引起逆境相关基因及互作基因全部上调表达第90-91页
    3.14 高温处理后oshtas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(APX)、过氧化氢酶(CAT)活性低于ZH11第91-92页
    3.15 高温处理后oshtas中过氧化氢含量高于ZH11第92页
    3.16 OsHTAS调控气孔关闭第92-94页
    3.17 OsHTAS上调表达增加水稻体内ABA含量第94-95页
    3.18 OsHTAS抑制DST基因的表达第95-96页
    3.19 OsHTAS以及S27a蛋白的原核表达及Western杂交第96-98页
    3.20 OsHTAS RNA干扰株系的农艺性状调查第98-100页
4 讨论第100-104页
    4.1 OsHTAS的亚细胞定位第100-101页
    4.2 OsHTAS调控气孔运动第101-102页
    4.3 OsHTAS的酵母双杂交分析第102-104页
5 全文总计及展望第104-106页
    5.1 全文总结第104-105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105-106页
参考文献第106-127页
附录第127-135页
附表 (引物)第135-138页
作者简历第138页
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138页

论文共13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的驱避效果研究
下一篇:小腹茧蜂亚科(膜翅目:茧蜂科)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与系统发育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