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9-26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9-21页 |
1.2 论文目标 | 第21-22页 |
1.3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工作 | 第22页 |
1.4 论文创新点 | 第22-23页 |
1.5 论文组织结构 | 第23-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电子商务概述 | 第26-36页 |
2.1 引言 | 第26页 |
2.2 电子商务的特征及基本属性 | 第26-30页 |
2.2.1 电子商务的特征 | 第26-27页 |
2.2.2 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 | 第27-29页 |
2.2.3 电子商务的服务化 | 第29-30页 |
2.2.3.1 服务科学与电子商务 | 第29-30页 |
2.2.3.2 电子商务中的“服务” | 第30页 |
2.3 电子商务系统建设 | 第30-34页 |
2.3.1 电子商务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| 第30-33页 |
2.3.1.1 电子商务系统框架 | 第31-33页 |
2.3.1.2 电子商务系统基本组成 | 第33页 |
2.3.2 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的主流方法 | 第33-3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面向电子商务的服务运营支撑体系研究 | 第36-59页 |
3.1 引言 | 第36页 |
3.2 运营支撑管理系统(OSS) | 第36-41页 |
3.2.1 NGOSS模型 | 第36-39页 |
3.2.2 OSS参考模型 | 第39-40页 |
3.2.3 OSS系统架构 | 第40-41页 |
3.3 面向电子商务的服务运营支撑系统参考架构 | 第41-42页 |
3.4 面向电子商务的服务运营支撑流程框架 | 第42-47页 |
3.4.1 目的与意义 | 第42-43页 |
3.4.2 电子商务服务运营支撑流程框架 | 第43-44页 |
3.4.2.1 电子商务服务运营支撑流程框架零级流程 | 第43-44页 |
3.4.2.2 电子商务服务运营支撑流程框架一级流程 | 第44页 |
3.4.3 电子商务服务运营支撑流程框架二级流程 | 第44-47页 |
3.4.3.1 应用服务管理与运营流程 | 第45页 |
3.4.3.2 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关系管理流程 | 第45页 |
3.4.3.3 应用服务运营支撑流程 | 第45-46页 |
3.4.3.4 应用服务实施流程 | 第46页 |
3.4.3.5 应用服务保障流程 | 第46-47页 |
3.4.3.6 应用服务计费流程 | 第47页 |
3.5 面向电子商务的服务运营支撑数据框架 | 第47-56页 |
3.5.1 数据问题分析 | 第48-49页 |
3.5.1.1 数据标准化问题 | 第48页 |
3.5.1.2 数据的开放共享问题 | 第48页 |
3.5.1.3 数据质量管控问题 | 第48-49页 |
3.5.2 “三维一体”数据框架概述 | 第49-50页 |
3.5.2.1 运营数据模型 | 第49-50页 |
3.5.2.2 共享数据模式 | 第50页 |
3.5.2.3 数据管控体系 | 第50页 |
3.5.3 运营数据模型 | 第50-51页 |
3.5.4 共享数据模式 | 第51-55页 |
3.5.5 数据管控体系 | 第55-56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第四章 电子商务服务交互与运行环境研究 | 第59-85页 |
4.1 引言 | 第59页 |
4.2 服务运行环境和服务容器 | 第59-62页 |
4.2.1 服务生命周期管理 | 第59-60页 |
4.2.2 服务运行环境的实现方式 | 第60-62页 |
4.3 基于SOA的服务执行环境(SSEE) | 第62-80页 |
4.3.1 总体架构 | 第62-63页 |
4.3.2 AOS服务容器 | 第63-64页 |
4.3.3 核心服务引擎 | 第64-68页 |
4.3.4 服务工具集 | 第68-69页 |
4.3.5 安全管理 | 第69-75页 |
4.3.5.1 多元认证服务总线 | 第69-72页 |
4.3.5.2 基于服务行为的多尺度服务组合的有效性验证 | 第72-75页 |
4.3.6 服务质量(QoS)管理 | 第75-80页 |
4.3.6.1 QoS维度 | 第75-76页 |
4.3.6.2 SLA管理 | 第76页 |
4.3.6.3 流程服务的QoS | 第76-77页 |
4.3.6.4 通用QoS框架 | 第77-8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5页 |
第五章 电子商务服务的网络营销研究 | 第85-112页 |
5.1 引言 | 第85页 |
5.2 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理论概述 | 第85-86页 |
5.3 即时通讯服务模型 | 第86-95页 |
5.3.1 顶层模型 | 第86-88页 |
5.3.2 即时通讯服务概要描述 | 第88页 |
5.3.3 即时通讯服务接口描述 | 第88-93页 |
5.3.3.1 状态订阅服务接口 | 第88-90页 |
5.3.3.2 状态通知服务接口 | 第90-91页 |
5.3.3.3 消息发送服务接口 | 第91-93页 |
5.3.4 即时通讯服务质量描述 | 第93-95页 |
5.4 WEB呼叫中心的关键技术 | 第95-102页 |
5.4.1 Web呼叫中心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| 第95-97页 |
5.4.1.1 基本原理 | 第95页 |
5.4.1.2 工作流程 | 第95-97页 |
5.4.2 基于B/S不可识别用户即时通信技术 | 第97页 |
5.4.2.1 基于B/S不可识别用户即时通信技术的概念 | 第97页 |
5.4.2.2 不可识别用户即时通信的关键技术 | 第97页 |
5.4.3 与传统电话呼叫中心互通 | 第97-98页 |
5.4.4 与短信平台互通 | 第98-101页 |
5.4.4.1 与短信平台互通 | 第98-100页 |
5.4.4.2 短信回呼应用 | 第100-101页 |
5.4.5 web语音通信应用 | 第101-102页 |
5.4.5.1 点击回呼应用 | 第101页 |
5.4.5.2 点击呼叫应用 | 第101-102页 |
5.5 基于SAAS的WEB CALL CENTER网络营销系统 | 第102-110页 |
5.5.1 总体架构 | 第102-105页 |
5.5.2 系统主要功能 | 第105-109页 |
5.5.2.1 主动精准营销功能 | 第105-106页 |
5.5.2.2 客户关系管理功能 | 第106-107页 |
5.5.2.3 营销漏斗数据分析功能 | 第107-108页 |
5.5.2.4 网站在线客服功能 | 第108-109页 |
5.5.3 系统优势 | 第109-110页 |
5.5.3.1 支撑环境 | 第109页 |
5.5.3.2 技术架构 | 第109-110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11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0-112页 |
第六章 电子商务服务的服务集成研究 | 第112-150页 |
6.1 引言 | 第112页 |
6.2 集成的相关概念 | 第112-119页 |
6.2.1 集成相关的概念 | 第112-113页 |
6.2.2 集成的类型 | 第113-116页 |
6.2.2.1 数据集成 | 第113-114页 |
6.2.2.2 应用集成 | 第114-115页 |
6.2.2.3 业务流程集成 | 第115-116页 |
6.2.2.4 展现集成 | 第116页 |
6.2.3 集成的层次 | 第116-117页 |
6.2.4 集成架构 | 第117-119页 |
6.2.4.1 点对点架构 | 第117-118页 |
6.2.4.2 中心辐射架构 | 第118页 |
6.2.4.3 流水线架构 | 第118-119页 |
6.2.4.4 面向服务架构 | 第119页 |
6.3 集成的模式 | 第119-125页 |
6.3.1 EAI模式 | 第119-121页 |
6.3.1.1 直连模式 | 第119-120页 |
6.3.1.2 代理模式 | 第120-121页 |
6.3.1.3 路由模式 | 第121页 |
6.3.2 数据集成模式 | 第121-124页 |
6.3.2.1 联邦模式 | 第121-122页 |
6.3.2.2 集市模式 | 第122-123页 |
6.3.2.3 同步模式 | 第123-124页 |
6.3.3 面向服务集成模式 | 第124-125页 |
6.3.3.1 流程集成模式 | 第124-125页 |
6.3.3.2 工作流集成模式 | 第125页 |
6.4 集成相关技术 | 第125-129页 |
6.4.1 数据库访问技术 | 第125-126页 |
6.4.2 面向消息的中间件 | 第126页 |
6.4.3 远程过程访问 | 第126-127页 |
6.4.4 对象请求代理 | 第127-128页 |
6.4.5 企业服务总线 | 第128-129页 |
6.5 服务接入与集成 | 第129-138页 |
6.5.1 服务接入与集成描述 | 第129-133页 |
6.5.1.1 角色、系统与活动 | 第129-130页 |
6.5.1.2 环节与流程 | 第130-132页 |
6.5.1.3 总体框架 | 第132-133页 |
6.5.2 服务组合流程抽象描述语言 | 第133-134页 |
6.5.3 流程协同与控制消息头 | 第134-136页 |
6.5.3.1 消息头类型 | 第134页 |
6.5.3.2 业务消息封装与交互流程 | 第134-135页 |
6.5.3.3 数据结构 | 第135-136页 |
6.5.4 服务状态查询接口 | 第136-138页 |
6.5.4.1 服务状态查询接口描述模型 | 第136页 |
6.5.4.2 服务并发量 | 第136-137页 |
6.5.4.3 网络延时测试 | 第137-138页 |
6.6 服务集成的优化方法 | 第138-147页 |
6.6.1 优化原理 | 第139-141页 |
6.6.2 协议 | 第141-145页 |
6.6.2.1 orchest元素 | 第142-143页 |
6.6.2.2 callback元素 | 第143页 |
6.6.2.3 flow元素 | 第143-145页 |
6.6.3 架构设计 | 第145-146页 |
6.6.4 调度流程 | 第146-147页 |
6.6.4.1 服务流程调度 | 第146页 |
6.6.4.2 子服务流程调度 | 第146-147页 |
6.7 本章小结 | 第1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7-150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50-153页 |
7.1 论文总结 | 第150-151页 |
7.2 进一步工作 | 第151-153页 |
附录一缩略语 | 第153-155页 |
致谢 | 第155-156页 |
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56-158页 |
申请的专利 | 第158-159页 |
参与制定的国家及行业标准 | 第1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