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贡献和体系结构 | 第17-20页 |
1.3.1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 | 第18-19页 |
1.3.2 本论文的体系结构 | 第19-20页 |
本章参考文献 | 第20-28页 |
第二章 协作双向中继传输理论基础 | 第28-48页 |
2.1 协作双向中继传输模型 | 第28-34页 |
2.1.1 系统模型 | 第28-31页 |
2.1.2 中继传输协议 | 第31-34页 |
2.2 双向中继协作传输关键技术 | 第34-40页 |
2.2.1 中继选择 | 第34-36页 |
2.2.2 天线选择 | 第36-37页 |
2.2.3 波束成形 | 第37-40页 |
2.3 相关理论分析基础 | 第40-44页 |
2.3.1 衰落信道相关模型 | 第40-41页 |
2.3.2 衰落信道下性能分析 | 第41-4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4页 |
本章参考文献 | 第44-48页 |
第三章 TWDP衰落信道下中继选择方案性能研究 | 第48-70页 |
3.1 引言 | 第48-49页 |
3.2 系统模型 | 第49-52页 |
3.2.1 TWDP信道模型描述 | 第49-50页 |
3.2.2 中继选择系统传输模型 | 第50-52页 |
3.3 传输对称业务时中继选择方案性能分析 | 第52-62页 |
3.3.1 中断概率分析 | 第52-55页 |
3.3.2 误符号率分析 | 第55-57页 |
3.3.3 最优功率分配方案 | 第57-58页 |
3.3.4 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58-62页 |
3.4 传输非对称业务时中继选择方案性能分析 | 第62-67页 |
3.4.1 中断概率分析 | 第63-66页 |
3.4.2 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66-6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本章参考文献 | 第68-70页 |
第四章 基于有限反馈波束成形的双向中继系统性能分析 | 第70-82页 |
4.1 引言 | 第70-71页 |
4.2 系统模型 | 第71-73页 |
4.3 系统性能分析 | 第73-76页 |
4.3.1 中断概率分析 | 第73-75页 |
4.3.2 误符号率分析 | 第75页 |
4.3.3 功率分配方案 | 第75-76页 |
4.4 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76-8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0页 |
本章参考文献 | 第80-82页 |
第五章 多天线双向中继系统联合中继-天线选择方案研究 | 第82-110页 |
5.1 引言 | 第82-83页 |
5.2 多天线AF双向中继系统联合功率分配与中继天线-选择方案 | 第83-95页 |
5.2.1 系统模型 | 第83-85页 |
5.2.2 功率分配方案 | 第85-87页 |
5.2.3 最优功率分配下联合中继-天线选择方案 | 第87-89页 |
5.2.4 中断性能分析 | 第89-92页 |
5.2.5 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92-95页 |
5.3 多天线DF双向中继系统联合中继-天线选择方案 | 第95-106页 |
5.3.1 系统模型 | 第96-97页 |
5.3.2 联合中继-天线选择方案 | 第97-99页 |
5.3.3 中断性能分析 | 第99-103页 |
5.3.4 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103-106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06-107页 |
本章参考文献 | 第107-110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10-114页 |
6.1 论文工作总结 | 第110-111页 |
6.2 未来工作展望 | 第111-114页 |
缩略语表 | 第114-116页 |
致谢 | 第116-118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18-11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