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3 研究的方法及创新点 | 第16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1.3.2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6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2 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相关理论 | 第18-26页 |
2.1 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基本概念界定 | 第18-21页 |
2.1.1 社会心态 | 第18页 |
2.1.2 社会心态与社会心理 | 第18-20页 |
2.1.3 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 | 第20-21页 |
2.2 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理论依据 | 第21-26页 |
2.2.1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| 第21-23页 |
2.2.2 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2.3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 | 第24-26页 |
3 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现状调查 | 第26-45页 |
3.1 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问卷调查分析 | 第26-39页 |
3.1.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| 第26-27页 |
3.1.2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 | 第27页 |
3.1.3 调查结果分析 | 第27-39页 |
3.2 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现状 | 第39-45页 |
3.2.1 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积极方面 | 第39-41页 |
3.2.2 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消极方面 | 第41-45页 |
4 当代大学生消极社会心态的成因分析 | 第45-51页 |
4.1 社会因素 | 第45-47页 |
4.1.1 西方思潮和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 | 第45页 |
4.1.2 社会道德的缺失带来的消极影响 | 第45-46页 |
4.1.3 网络时代带来的消极影响 | 第46-47页 |
4.2 高校因素 | 第47-48页 |
4.2.1 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| 第47页 |
4.2.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差 | 第47-48页 |
4.3 家庭因素 | 第48-49页 |
4.3.1 父母过分溺爱的消极影响 | 第48页 |
4.3.2 父母没有高度重视社会心态的教育引导 | 第48-49页 |
4.4 个人因素 | 第49-51页 |
4.4.1 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 | 第49-50页 |
4.4.2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 | 第50-51页 |
5 培育当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对策建议 | 第51-59页 |
5.1 增强大学生社会心态培育的实效性 | 第51-53页 |
5.1.1“活化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| 第51-52页 |
5.1.2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| 第52-53页 |
5.2 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| 第53-55页 |
5.2.1 高校教师加强自我修养 | 第53-54页 |
5.2.2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建设 | 第54-55页 |
5.3 营造培育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良好环境氛围 | 第55-57页 |
5.3.1 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| 第55-56页 |
5.3.2 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| 第56页 |
5.3.3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| 第56-57页 |
5.4 增强大学生自我培育能力 | 第57-59页 |
5.4.1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| 第57-58页 |
5.4.2 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| 第58-59页 |
6 结语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附件一 | 第63-66页 |
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