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| 第5-10页 |
摘要 | 第10-13页 |
Abstract | 第13-16页 |
前言 | 第17-22页 |
第一部分:新疆肺结核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| 第22-58页 |
1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22-27页 |
1.1 资料来源 | 第22-23页 |
1.2 资料收集方法 | 第23-24页 |
1.3 统计方法 | 第24-27页 |
1.3.1 全局趋势分析 | 第24-25页 |
1.3.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| 第25-26页 |
1.3.3 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| 第26-27页 |
1.4 质量控制 | 第27页 |
1.5 相关分析软件 | 第27页 |
2 结果 | 第27-47页 |
2.1 新疆肺结核发病的流行特征 | 第27-44页 |
2.1.1 全国与新疆肺结核发病情况的比较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1.2 新疆肺结核疫情分布特征 | 第28-40页 |
2.1.3 新疆肺结核发病情况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| 第40-44页 |
2.2 新疆肺结核病发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4-47页 |
3 讨论 | 第47-56页 |
3.1 新疆肺结核发病的变化趋势 | 第47-49页 |
3.2 新疆肺结核发病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| 第49-51页 |
3.3 新疆肺结核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1-54页 |
3.4 新疆肺结核发病的回归模型探讨 | 第54-56页 |
4 小结 | 第56-58页 |
第二部分:新疆肺结核预防控制现状 | 第58-79页 |
1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58-62页 |
1.1 资料来源 | 第58-59页 |
1.2 资料收集方法 | 第59-60页 |
1.3 统计方法 | 第60-61页 |
1.3.1 聚类分析 | 第60-61页 |
1.3.2 定量研究分析 | 第61页 |
1.4 质量控制 | 第61页 |
1.5 相关分析软件 | 第61-62页 |
2 结果 | 第62-72页 |
2.1 聚类分析 | 第62-63页 |
2.2 新疆肺结核预防控制情况 | 第63-72页 |
3 讨论 | 第72-77页 |
3.1 新疆肺结核预防控制的基本情况分析 | 第72-75页 |
3.2 新疆肺结核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分析 | 第75-77页 |
4 小结 | 第77-79页 |
第三部分:新疆肺结核病防控效果评价及对策建议 | 第79-117页 |
1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79-84页 |
1.1 资料来源 | 第79页 |
1.2 统计方法 | 第79-83页 |
1.2.1 卫生经济学评价 | 第79-80页 |
1.2.2 德尔菲法 | 第80-81页 |
1.2.3 层次分析法 | 第81页 |
1.2.4 TOPSIS综合评价法 | 第81-82页 |
1.2.5 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| 第82-83页 |
1.3 质量控制 | 第83页 |
1.4 相关分析软件 | 第83-84页 |
2 结果 | 第84-107页 |
2.1 肺结核防控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| 第84-85页 |
2.2 肺结核防控效果的综合评价 | 第85-107页 |
2.2.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85-91页 |
2.2.2 防控评价指标的权重设定 | 第91-93页 |
2.2.3 运用加权TOPSIS法评价新疆94个区县肺结核综合防控效果 | 第93-101页 |
2.2.4 基于BP神经网络动力学的模拟实验与评价 | 第101-107页 |
3 讨论 | 第107-116页 |
3.1 新疆肺结核防控效果评价 | 第107-111页 |
3.2 新疆肺结核防控工作建议 | 第111-116页 |
4 小结 | 第116-117页 |
结论 | 第117-121页 |
致谢 | 第121-12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2-136页 |
附录 | 第136-139页 |
综述 肺结核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研究新进展 | 第139-1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6-150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| 第150-151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51-152页 |
导师评阅表 | 第1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