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9-22页 |
| 1.1 葡萄病毒病研究进展 | 第9-18页 |
| 1.1.1 葡萄病毒的种类 | 第9页 |
| 1.1.2 几种重要的葡萄病毒病 | 第9-12页 |
| 1.1.3 葡萄病毒及RNA病毒的突变机制 | 第12-13页 |
| 1.1.4 葡萄病毒病的检测技术 | 第13-16页 |
| 1.1.5 葡萄病毒脱毒技术研究 | 第16-18页 |
| 1.2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的研究进展 | 第18-19页 |
| 1.3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病毒病的研究 | 第19-20页 |
| 1.4 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20-21页 |
| 1.5 技术路线 | 第21-22页 |
| 第二章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病毒病田间自然发病率调查及GLRaVs检测 | 第22-32页 |
| 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2-24页 |
| 2.1.1 调查地点 | 第22页 |
| 2.1.2 调查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2.1.3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检测 | 第23-24页 |
| 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24-31页 |
| 2.2.1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病毒病症状 | 第24-26页 |
| 2.2.2 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种植区和品种间葡萄病毒病感染状况 | 第26-28页 |
| 2.2.3 宁夏贺兰山东麓各种植区和品种间酿酒葡萄卷叶病感染状况 | 第28-29页 |
| 2.2.4 酿酒葡萄卷叶伴随病毒RT-PCR检测 | 第29-31页 |
| 2.3 讨论 | 第31-32页 |
| 第三章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多重RT-PCR检测技术体系优化分析 | 第32-40页 |
| 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32-34页 |
| 3.1.1 材料 | 第32页 |
| 3.1.2 试剂 | 第32-33页 |
| 3.1.3 方法 | 第33-34页 |
| 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4-38页 |
| 3.2.1 总RNA质量 | 第34页 |
| 3.2.2 单一RT-PCR检测结果 | 第34-35页 |
| 3.2.3 多重RT-PCR体系的优化 | 第35-36页 |
| 3.2.4 多重RT-PCR体系的确立 | 第36-37页 |
| 3.2.5 RT-PCR产物测序 | 第37-38页 |
| 3.2.6 田间样品检测 | 第38页 |
| 3.3 讨论 | 第38-40页 |
| 第四章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遗传变异的PCR-SSCP分析 | 第40-47页 |
| 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1页 |
| 4.1.1 材料 | 第40页 |
| 4.1.2 RNA的提取 | 第40页 |
| 4.1.3 RT-PCR检测 | 第40页 |
| 4.1.4 SSCP分析 | 第40-41页 |
| 4.1.5 聚类分析 | 第41页 |
| 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41-45页 |
| 4.2.1 GLRaV-3的CP和RdRp基因的RT-PCR检测结果 | 第41-42页 |
| 4.2.2 GLRaV-1和GLRaV-3 RT-PCR产物的SSCP分析 | 第42-45页 |
| 4.3 讨论 | 第45-47页 |
| 第五章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1号和3号宁夏分离物部分基因组序列分析 | 第47-52页 |
| 5.1 材料和方法 | 第47-48页 |
| 5.1.1 材料 | 第47页 |
| 5.1.2 采样方法 | 第47页 |
| 5.1.3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检测 | 第47-48页 |
| 5.1.4 GLRaV-1和GLRaV-3宁夏分离物的系统进化分析 | 第48页 |
| 5.2 结果与分析 | 第48-50页 |
| 5.2.1 GLRaV-1-CP-NX核苷酸的序列分析比较 | 第48-49页 |
| 5.2.2 GLRaV-3-NX的CP、RdRp和HSP70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分析比较 | 第49-50页 |
| 5.3 讨论 | 第50-52页 |
| 小结 | 第52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62页 |
| 致谢 | 第62-63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