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毛竹—伴矿景天间作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间作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第10-18页
    1.1 间作系统的构建机制第11页
    1.2 重金属在间作系统中的迁移转运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运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重金属在间作植物内的迁移转运第13-14页
    1.3 其他措施应用于间作修复重金属中的可行性第14-15页
    1.4 间作植物修复的产后处置第15-16页
    1.5 试验地环境受到的影响第16页
    1.6 间作在植物修复中的发展前景第16-18页
2 论文研究目的、意义、内容第18-20页
    2.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页
    2.2 研究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2.3 技术路线第19-20页
3 毛竹幼苗与伴矿景天间作对重金属转运积累机制的研究第20-28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供试土壤与植物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盆栽试验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样品处理与测定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数据分析第22页
    3.2 结果与分析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间作对毛竹幼苗与伴矿景天生长状况的影响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间作对土壤-植物体系中重金属转移能力的影响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间作对毛竹幼苗与伴矿景天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第24-26页
    3.3 讨论第26-27页
    3.4 结论第27-28页
4 间作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和生物可给性分析第28-36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方法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试验土壤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试验设计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1 重金属分级提取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2 体外提取试验第29-30页
    4.2 结果与分析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间作土壤Cu的赋存形态分布特征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间作土壤Cd的赋存形态分布特征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间作土壤Zn的赋存形态分布特征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间作对土壤Cu、Cd与Zn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4.3 讨论第33-35页
    4.4 结论第35-36页
5 毛竹与伴矿景天间作对重金属胁迫的生理响应第36-43页
    5.1 材料与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试验田概况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试验设计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样品处理与测定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3.1 植物重金属含量测定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3.2 叶片SPAD值测定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3.3 丙二醛(MDA)含量测定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数据分析统计第37页
    5.2 结果与分析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间作对伴矿景天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间作对毛竹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间作对植物生理特征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5.3 讨论第41-42页
    5.4 结论第42-43页
6 结论、创新点与展望第43-45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43页
    6.2 主要创新点第43-44页
    6.3 研究展望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54页
个人简介第54-55页
致谢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同用量生物质炭输入对毛竹林土壤呼吸组分的影响
下一篇:山核桃神经营养功能因子的分离与鉴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