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交通运输经济论文--旅游经济论文--中国旅游事业论文--地方旅游事业论文

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--以四川省达州市为例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1 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主要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文章技术路线第15-17页
2 旅游资源非优区相关理论概述第17-20页
    2.1 基本概念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旅游资源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旅游资源非优区第17页
    2.2 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特征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普遍性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相对性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先天不足型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不均质型第18-19页
    2.3 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模式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依附式开发模式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创新式开发模式第19-20页
3 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测度第20-23页
    3.1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20-21页
    3.2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第21页
    3.3 旅游资源综合测度指数计算第21-22页
    3.4 达州市旅游资源优度测定第22-23页
4 旅游发展战略内容与方法第23-25页
    4.1 基本概念第23页
    4.2 战略、规划与计划第23页
    4.3 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研究方法第23-25页
5 达州市旅游资源环境分析第25-34页
    5.1 外部环境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政治环境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市场环境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经济环境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技术环境第26页
    5.2 内部环境分析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达州市旅游资源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区位条件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社会环境第28-29页
    5.3 达州市旅游资源竞合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从地脉角度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从文化角度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5.4 达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管理机构不健全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旅游形象定位不鲜明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缺乏专业的旅游人才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景区开发建设品味较低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6 生态环境破坏的威胁第32-34页
6 达州市旅游发展战略第34-45页
    6.1 达州市旅游发展现状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旅游经济现状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旅游开发现状第34-36页
    6.2 市场趋势研判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休闲度假空间向山地转移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自驾游、家庭游成为市场主力军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产品供给从“资源+土地”到“投资+情怀”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从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变第37-38页
    6.3 达州市旅游发展战略第38-4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总战略--山地休闲战略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长期战略 1--政府主导战略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长期战略 2--创新发展战略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长期战略 3--IP引擎战略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长期战略 4--滚动开发战略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6 长期战略 5--三业并举战略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7 长期战略 6--可持续发展战略第43-45页
结论第45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49页
致谢第49-50页

论文共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语习语英译研究--以《骆驼祥子》施晓菁英译本为例
下一篇: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(PPP)运行模式与风险防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