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外输系统及碰撞风险概述 | 第16-35页 |
2.1 外输方式介绍 | 第16-19页 |
2.1.1 旁靠外输 | 第18页 |
2.1.2 串靠外输 | 第18-19页 |
2.2 外输靠泊 | 第19-25页 |
2.2.1 外输方式选择 | 第19-20页 |
2.2.2 外输靠泊作业 | 第20-23页 |
2.2.3 外输靠泊风险 | 第23-25页 |
2.3 风险理论及风险评估评估 | 第25-34页 |
2.3.1 相关概念定义 | 第25-27页 |
2.3.2 风险评估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3.3 风险识别 | 第28-34页 |
2.3.4 风险接受准则 | 第3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3章 定量分析FPSO与穿梭油轮碰撞概率 | 第35-53页 |
3.1 FPSO与穿梭油轮碰撞概率分析方法概述 | 第35-41页 |
3.1.1 历史数据 | 第35页 |
3.1.2 故障树分析方法 | 第35-37页 |
3.1.3 事件树分析方法 | 第37-38页 |
3.1.4 数学模型方法 | 第38-41页 |
3.2 碰撞发生频率计算 | 第41-42页 |
3.2.1 HSE数据库统计 | 第41-42页 |
3.2.2 IMCA统计数据 | 第42页 |
3.2.3 数学模型方法 | 第42页 |
3.3 串靠外输FPSO与穿梭油轮相对运动定量分析 | 第42-49页 |
3.3.1 FPSO与穿梭油轮相对运动理论 | 第42-46页 |
3.3.2 Ⅰ型极值理论概述 | 第46-47页 |
3.3.3 FPSO与穿梭油轮相对运动分析 | 第47-49页 |
3.4 人因可靠性(HRA)分析 | 第49-52页 |
3.4.1 人因可靠性(HRA)分析方法概述 | 第49页 |
3.4.2 基于故障树(FTA)方法的人因可靠性定量分析 | 第49-5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4章 FPSO与穿梭油轮碰撞后果分析 | 第53-76页 |
4.1 碰撞后果研究方法介绍 | 第53-62页 |
4.1.1 经验公式法 | 第53-54页 |
4.1.2 能量法 | 第54-57页 |
4.1.3 有限元法 | 第57-62页 |
4.2 碰撞模型以及碰撞速度定义 | 第62-63页 |
4.3 经验公式法对碰撞力计算 | 第63-64页 |
4.4 基于有限元法对碰撞后果分析 | 第64-75页 |
4.4.1 碰撞情形确定 | 第64-65页 |
4.4.2 建模及网格划分 | 第65-67页 |
4.4.3 接触类型、约束和PART号定义 | 第67页 |
4.4.4 穿梭油轮追尾FPSO后果分析 | 第67-71页 |
4.4.5 穿梭油轮侧向撞击FPSO后果分析 | 第71-7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第5章 FPSO与穿梭油轮碰撞风险评价 | 第76-80页 |
5.1 风险评价 | 第76页 |
5.2 降低FPSO与穿梭油轮碰撞风险措施 | 第76-79页 |
5.2.1 现场布置 | 第76-77页 |
5.2.2 人为和组织因素 | 第77-78页 |
5.2.3 穿梭油轮定位系统 | 第78页 |
5.2.4 穿梭油轮的人机交互界面 | 第78页 |
5.2.5 FPSO的特征和与穿梭油轮之间的相互影响 | 第78-79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结论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86-88页 |
致谢 | 第88-90页 |
附录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