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司法认定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8-12页 |
1.1 组织考试作弊罪出台之必要性 | 第8-9页 |
1.2 原有理论基础 | 第9-10页 |
1.3 本文结构 | 第10-12页 |
第2章 “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”范围认定 | 第12-17页 |
2.1“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”概念 | 第12-14页 |
2.1.1“法律”规定的概念 | 第12-13页 |
2.1.2“国家考试”的概念 | 第13-14页 |
2.2“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”具体范围 | 第14-17页 |
第3章 “作弊”与“组织”行为认定 | 第17-22页 |
3.1“作弊”行为的认定 | 第17-19页 |
3.1.1 相关法律对“作弊”行为的规定 | 第17-18页 |
3.1.2“作弊”与“违纪”行为区别 | 第18-19页 |
3.2“组织”行为的认定 | 第19-22页 |
3.2.1“组织”行为的表现 | 第19-20页 |
3.2.2“组织”行为对对象的要求 | 第20-22页 |
第4章 组织考试作弊罪既遂、未遂的认定 | 第22-25页 |
4.1 其他组织类型既遂标准的借鉴 | 第22-23页 |
4.2 组织考试作弊罪既遂的认定 | 第23-25页 |
第5章 组织考试作弊罪共同犯罪形态的认定 | 第25-28页 |
5.1 协助组织卖淫罪性质分析 | 第25-27页 |
5.2 组织考试作弊罪帮助行为的性质认定 | 第27页 |
5.3 组织考试作弊罪的教唆犯 | 第27-28页 |
第6章 罪数适用与相关犯罪的界限 | 第28-32页 |
6.1 组织考试作弊罪罪数的适用 | 第28页 |
6.2 与非法出售、提供考试试题、答案罪的关系 | 第28-29页 |
6.3 与代替考试罪关系 | 第29-30页 |
6.4 与第284条外其他罪名的关系 | 第30-32页 |
结语 | 第32-33页 |
致谢 | 第33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