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微生物学论文--微生物生物化学论文

提升基于抗独特型纳米抗体的桔霉素免疫分析灵敏度的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缩略语第7-11页
第1章 引言第11-24页
    1.1 桔霉素概述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桔霉素理化性质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桔霉素毒性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桔霉素限量标准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桔霉素的检测方法第13-16页
    1.2 抗独特型纳米抗体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纳米抗体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抗独特型抗体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抗独特性纳米抗体应用于毒素免疫学检测第18-19页
    1.3 噬菌体展示技术第19-20页
    1.4 基因工程抗体体外改造策略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随机突变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定向突变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理性设计第21-22页
    1.5 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内容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意义第22-24页
第2章 应用免疫荧光PCR法检测红曲中的桔霉素第24-43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主要试剂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仪器第25-26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展示有桔霉素抗独特型纳米抗体的噬菌体扩增及纯化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噬菌体滴度测定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普通PCR验证引物正确性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qPCR扩增噬菌体效率及退火温度的优化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荧光免疫PCR检测桔霉素方法建立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加标回收实验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红曲样品中桔霉素含量的测定第30-31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分析第31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引物正确性的验证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qPCR扩增噬菌体效率及退火温度的优化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荧光免疫PCR检测桔霉素方法建立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样品加标回收实验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红曲样品中桔霉素含量的测定第38-40页
    2.4 讨论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基于噬菌体展示的抗独特型抗体免疫荧光PCR方法的建立第40-41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41-43页
第3章 基于理性设计策略改造CIT模拟抗原第43-69页
    3.1 实验材料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主要试剂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仪器第43-45页
    3.2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45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同源建模及分子对接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分子对接模型的验证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丙氨酸扫描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定点饱和突变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50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分析第50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同源建模及分子对接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对接模型的验证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丙氨酸扫描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定点饱和突变第58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较优突变子与野生型灵敏度的比较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关于突变子F29V灵敏度提升机制的讨论第63-65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应用分子模拟技术寻找模拟抗原A9的关键结合位点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定点饱和突变库筛选灵敏度提升突变子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28、29、30 位最优氨基酸随机组合第67-68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68-69页
第4章 结论与展望第69-71页
    4.1 结论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首次建立桔霉素定量检测免疫荧光PCR方法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利用分子模拟及分子对接技术寻找关键位点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灵敏度提升突变子的筛选第70页
    4.2 展望第70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屏障影响的初步探究
下一篇: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对水分条件变化的响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