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设计论文--民用建筑论文--公共建筑论文

重庆绿色公共建筑适宜技术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7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我国绿色公共建筑发展概况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重庆市绿色公共建筑发展概况第13-15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6页
    1.3 研究对象和范围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对象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范围第17页
    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国内研究现状第20-22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、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内容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研究技术路线第24-25页
    1.6 本章小结第25-27页
第二章 绿色公共建筑技术应用要点第27-39页
    2.1 绿色公共建筑设计原则及控制指标体系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绿色公共建筑设计原则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绿色公共建筑控制指标体系第28-29页
    2.2 绿色公共建筑技术应用影响因素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自然气候特征因素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地域资源特征因素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地域建筑文化特征因素第32-34页
    2.3 绿色公共建筑技术应用实施难点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山地生态平衡维护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建筑室内热环境控制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建筑室内光环境控制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建筑材料特性影响第36页
    2.4 绿色公共建筑技术应用制约因素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市场主体缺乏行动力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较高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绿色建筑技术发展不成熟第37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7-39页
第三章 绿色公共建筑技术应用现状第39-65页
    3.1 实例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例研究对象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例研究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 3.2 实例研究结果统计与分析第40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节地与室外环境分析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节能与能源利用分析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分析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分析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室内环境质量分析第56-60页
    3.3 绿色公共建筑技术应用样本案例分析总结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注重应用的绿色公共建筑技术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忽略应用的绿色公共建筑技术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绿色公共建筑技术应用频率调研结果统计第61-63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63-65页
第四章 绿色公共建筑适宜技术分析第65-111页
    4.1 节地与室外环境第65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土地利用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室外环境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第70-72页
    4.2 节能与能源利用第72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建筑与围护结构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能量综合利用第75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供暖、通风与空调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照明与电气第80页
    4.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第80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节水系统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节水器具与设备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非传统水源利用第83-85页
    4.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第85-9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节材设计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材料选用第87-90页
    4.5 室内环境质量第90-9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室内声环境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室内光环境与视野第92-9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室内热湿环境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室内空气质量第96-97页
    4.6 提高与创新第97-10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BIM技术第97-10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智能化系统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碳排放计算分析第102页
    4.7 绿色公共建筑适宜技术总结第102-104页
    4.8 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实践第104-109页
    4.9 本章小结第109-111页
第五章 绿色公共建筑适宜技术发展趋势第111-123页
    5.1 被动式绿色公共建筑新技术第111-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高性能墙材新技术第111-11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高气密性门窗新材料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遮阳系统新技术第115页
    5.2 绿色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新技术第115-11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生物质能源利用新技术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空气源热泵新技术第116-118页
    5.3 装配式绿色公共建筑新技术第118-12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装配式建筑结构新形式第118-12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装配式预制构件新技术第120-121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121-123页
第六章 结语和展望第123-126页
    6.1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第123-124页
    6.2 研究局限及研究工作展望第124-126页
致谢第126-128页
参考文献第128-132页
附录A 重庆绿色公共建筑星级项目统计列表第132-136页
附录B 重庆绿色公共建筑适宜技术研究调研问卷第136-144页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4页

论文共1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众创空间设计研究
下一篇:g-C3N4新型沥青路面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汽车尾气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