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区公路路基缺失段栈道型应急修复方法及其车用性能试验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7页 |
1.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23页 |
1.2.1 山区公路路基缺失类型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山区公路路基缺失水毁机制研究 | 第13-15页 |
1.2.3 山区公路路基缺失类型机制研究 | 第15-20页 |
1.2.4 山区公路路基缺失防治技术研究 | 第20-23页 |
1.2.5 山区公路路基缺失应急修复技术研究 | 第23页 |
1.3 当前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4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24-27页 |
1.4.1 研究对象 | 第24-25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25页 |
1.4.3 研究内容 | 第25-26页 |
1.4.4 技术路线 | 第26-27页 |
第二章 栈道型应急修复方法结构设计 | 第27-54页 |
2.1 构造特点 | 第27-34页 |
2.1.1 工作原理 | 第27-29页 |
2.1.2 技术要点 | 第29-34页 |
2.2 栈道型应急修复结构计算分析 | 第34-47页 |
2.2.1 栈道型应急修复结构内力计算 | 第34-38页 |
2.2.2 木塑路面板稳定性分析 | 第38-40页 |
2.2.3 钢管混凝土悬臂梁稳定性计算 | 第40-44页 |
2.2.4 锚固装置稳定性计算 | 第44-45页 |
2.2.5 下部斜撑稳定性计算 | 第45-47页 |
2.3 算例分析 | 第47-52页 |
2.3.1 工程简介 | 第47页 |
2.3.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| 第47-48页 |
2.3.3 工程实际计算 | 第48-52页 |
2.4 施工工法 | 第52-53页 |
2.4.1 工程使用步骤 | 第52页 |
2.4.2 施工注意事项 | 第52-53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三章 钢管混凝土悬臂梁车用性能试验研究 | 第54-70页 |
3.1 研究现状 | 第54-56页 |
3.2 钢管混凝土抗弯及抗剪性能试验 | 第56-62页 |
3.2.1 试验方案的确定 | 第56-57页 |
3.2.2 试件制作及试验参数 | 第57-59页 |
3.2.3 试验装置和加载制度 | 第59-62页 |
3.3 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62-68页 |
3.3.1 抗弯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62-65页 |
3.3.2 抗剪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65-6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四章 栈道型应急修复方法车用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| 第70-104页 |
4.1 工程概况 | 第70-71页 |
4.2 模型的建立与工况设置 | 第71-78页 |
4.2.1 有限元计算综述 | 第71-72页 |
4.2.2 试件的ANSYS建模过程 | 第72-76页 |
4.2.3 工况设置 | 第76-78页 |
4.3 网格划分与求解 | 第78-81页 |
4.3.1 网格划分 | 第78-79页 |
4.3.2 加载与边界条件 | 第79-80页 |
4.3.3 有限元方程求解 | 第80页 |
4.3.4 收敛准则 | 第80-81页 |
4.4 计算结果分析 | 第81-102页 |
4.4.1 不同工况下的变形分析 | 第81-87页 |
4.4.2 不同工况下的弯矩分析 | 第87-93页 |
4.4.3 不同工况下的剪力分析 | 第93-99页 |
4.4.4 典型工况的结构分析 | 第99-10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102-104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04-106页 |
5.1 结论 | 第104-105页 |
5.2 展望 | 第105-106页 |
致谢 | 第106-10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7-114页 |
附录: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11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