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境棉籽壳中黄萎病菌热处理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1 前言 | 第11-18页 |
1.1 棉籽壳及棉花黄萎病简介 | 第11-14页 |
1.1.1 棉籽壳的使用情况 | 第11-12页 |
1.1.2 进境棉籽壳携带疫情情况 | 第12页 |
1.1.3 棉花黄萎病 | 第12-13页 |
1.1.4 大丽轮枝菌 | 第13-14页 |
1.2 植物检疫处理简介 | 第14-15页 |
1.3 栽培介质检疫处理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.1 熏蒸处理 | 第15页 |
1.3.2 热处理 | 第15-16页 |
1.4 棉籽壳用于栽培种植情况 | 第16-17页 |
1.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7-18页 |
2 热处理方法研究 | 第18-25页 |
2.1 试验材料与设备 | 第18页 |
2.1.1 研究对象 | 第18页 |
2.1.2 培养基 | 第18页 |
2.1.3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18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18-19页 |
2.2.1 微菌核的收集 | 第18-19页 |
2.2.2 大丽轮枝菌的干热处理 | 第19页 |
2.2.3 大丽轮枝菌的湿热处理 | 第19页 |
2.2.4 处理微菌核的培养与观察 | 第19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19-24页 |
2.3.1 大丽轮枝菌的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 | 第20-21页 |
2.3.2 干热处理微菌核的萌发率 | 第21-22页 |
2.3.3 湿热处理微菌核的萌发率 | 第22-24页 |
2.4 结论 | 第24-25页 |
3 湿热处理对棉籽壳的影响 | 第25-29页 |
3.1 试验材料与设备 | 第25页 |
3.1.1 研究对象 | 第25页 |
3.1.2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5页 |
3.2 试验方法 | 第25-27页 |
3.2.1 湿热处理对棉籽壳水分含量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3.2.2 湿热处理对棉籽壳出菇率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3.2.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| 第27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3.1 湿热处理后棉籽壳的含水率 | 第27页 |
3.3.2 湿热处理后棉籽壳的出菇率 | 第27-28页 |
3.4 结论 | 第28-29页 |
4 进境棉籽壳湿热处理效果验证 | 第29-31页 |
4.1 试验材料与设备 | 第29页 |
4.1.1 材料 | 第29页 |
4.1.2 培养基 | 第29页 |
4.1.3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9页 |
4.2 试验方法 | 第29-30页 |
4.2.1 带微菌核棉籽壳试样的制备 | 第29页 |
4.2.2 批量棉籽壳热处理 | 第29-30页 |
4.2.3 湿热处理后微菌核的活性检测 | 第30页 |
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30页 |
4.4 结论 | 第30-31页 |
5 问题与讨论 | 第31-33页 |
5.1 试验用菌株选择 | 第31页 |
5.2 热处理对栽培基质的影响 | 第31页 |
5.3 外界条件对棉籽壳热处理影响 | 第31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37页 |
致谢 | 第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