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0页 |
| 上篇 文献综述 | 第10-29页 |
| 第一章 西花蓟马 | 第11-17页 |
| 1. 西花蓟马的分布及其危害 | 第11-12页 |
| 2. 西花蓟马生物学和形态学特征 | 第12-13页 |
| 3. 西花蓟马的形态学鉴定 | 第13-14页 |
| 4. 西花蓟马的抗药性及其防治 | 第14-17页 |
| 第二章 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研究及其应用 | 第17-29页 |
| 1. 基本特征 | 第17页 |
| 2. 遗传与进化特点 | 第17-18页 |
| 3. 在昆虫系统学和分子鉴定中的应用 | 第18-19页 |
| 4. 线粒体基因组的组成 | 第19-21页 |
| ·tRNA基因 | 第19-20页 |
| ·蛋白质编码基因 | 第20页 |
| ·rRNA基因 | 第20-21页 |
| ·A+T丰富区 | 第21页 |
| 5. COI基因的简介 | 第21-24页 |
| ·COI的结构 | 第21页 |
| ·COI基因的遗传和进化特点 | 第21-22页 |
| ·COI基因在系统发育和物种鉴别方面的应用 | 第22-23页 |
| ·DNA Barcoding简介 | 第23-24页 |
| 6. 16SrRNA基因的简介 | 第24-25页 |
| ·16SrRNA基因结构 | 第24页 |
| ·16SrRNA基因的进化特点 | 第24页 |
| ·16SrRNA基因在昆虫分子系统学中的应用 | 第24-25页 |
| 7. 蓟马分子鉴定的研究概况 | 第25页 |
| 8. 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扩增方法——长片段PCR技术 | 第25-29页 |
| ·长片段PCR技术简介 | 第25页 |
| ·长片段PCR技术的由来 | 第25-26页 |
| ·长片段PCR技术的原则和方法 | 第26-27页 |
| ·长片段PCR技术的应用 | 第27-29页 |
| 下篇 研究内容 | 第29-57页 |
| 第一章 南京地区西花蓟马发生调查及其分子检测 | 第31-43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32-36页 |
| ·蓟马的采集 | 第32页 |
| ·试虫采集方法 | 第32页 |
| ·玻片标本的制作 | 第32-33页 |
| ·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的制备 | 第33页 |
| ·形态学鉴定 | 第33-34页 |
| ·试虫的室内饲养 | 第34页 |
| ·不同虫态西花蓟马的获得 | 第34页 |
| ·DNA的提取 | 第34-35页 |
| ·DNA的稀释 | 第35页 |
| ·引物设计 | 第35页 |
| ·PCR反应体系 | 第35页 |
| ·PCR反应程序 | 第35-36页 |
| ·PCR扩增产物电泳、回收及测序 | 第36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36-42页 |
| ·西花蓟马形态学鉴定 | 第36-38页 |
| ·西花蓟马的分子鉴定 | 第38-40页 |
| ·南京地区西花蓟马寄主调查结果 | 第40-42页 |
| 3 讨论 | 第42-43页 |
| 第二章 西花蓟马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测定与分析 | 第43-57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7页 |
| ·材料 | 第44页 |
| ·DNA的提取 | 第44-45页 |
| ·引物设计 | 第45页 |
| ·PCR反应体系 | 第45-47页 |
| ·PCR扩增产物电泳、回收及测序 | 第47页 |
| ·序列分析 | 第47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47-54页 |
| ·PCR扩增产物电泳结果 | 第47-48页 |
| ·基因组结构 | 第48-49页 |
| ·核苷酸的组成 | 第49页 |
| ·各编码蛋白质基因比较 | 第49-50页 |
| ·转运RNA(tRNA) | 第50-54页 |
| ·核糖体RNA(rRNA) | 第54页 |
| ·A+T丰富区 | 第54页 |
| 3 讨论 | 第54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67页 |
| 附录 | 第67-73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或待发表论文情况 | 第73-75页 |
| 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