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药学论文--中药药理学论文

基于胞内蛋白/膜蛋白结合特性的金复康优化方防治肺癌物质基础研究:黄芪相关的组分结构特征及其生物药剂学性质

中文摘要第8-10页
英文摘要第10-13页
第一章 绪论第14-36页
    1.1 组分结构理论指导下创新中药制剂的拓展与外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组分结构理论提出的必要性及合理性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组分结构理论指导下中药药效组分的筛选第15-16页
    1.2 黄芪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第16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黄芪主要成分研究进展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第22-24页
    1.3 肠菌代谢与药物活性的发挥第24-26页
    1.4 基于胞内蛋白/膜蛋白结合特性筛选药效成分的探索第26-27页
    1.5 网络药理学与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在网络药理学指导下研究多组分对多靶点的活性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网络药理学与基因芯片技术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网络药理学与代谢研究的结合第28-30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30-36页
第二章 多靶点、多种作用途径下黄芪防治肺癌物质基础组成成分的预测第36-53页
    2.1 实验方法第36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仪器与材料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黄芪成分、作用途径相关靶点的搜集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黄芪给药对肺癌AJ小鼠基因表达影响第39-42页
    2.2 实验结果第42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成分-基因-作用途径网络的构建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黄芪给药对AJ肺癌小鼠体内基因的调控第45-50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50-52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52-53页
第三章 自噬作用途径下黄芪防治肺癌物质基础组成成分的初步发现第53-75页
    3.1 实验方法第53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仪器与材料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溶液配制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NHBE细胞培养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MTT实验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的形成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WB实验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7 IF买验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8 RCR实验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9 黄芪醇提物UPLC-MS定性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0 统计学分析第60页
    3.2 实验结果第60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黄芪提取物给药对自噬体形成的影响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黄芪对香烟诱导细胞模型中p53的调节作用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黄芪对香烟诱导细胞模型中Beclin1的调节作用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黄芪对香烟诱导细胞模型中AMPK的调节作用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黄芪对香烟诱导细胞模型中p-Bcl-2的调节作用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黄芪对香烟诱导细胞模型中mTOR的调节作用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黄芪醇提物成分定性分析第64-73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73-74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74-75页
第四章 代谢作用对黄芪防治肺癌物质基础组成成分量的改变与质的转化第75-92页
    4.1 实验方法第75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仪器与材料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溶液的配制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黄芪提取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标本采集与稀释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肠道菌群与药物共孵育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检测方法的构建第76-81页
    4.2 实验结果第81-9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黄芪效应成分在肠道菌群作用下的代谢转化第81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黄芪效应成分代谢途径第83-90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90-91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91-92页
第五章 细胞固相化色谱模型明确黄芪防治肺癌物质基础组成成分及组分第92-102页
    5.1 实验方法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仪器与材料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A549细胞培养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溶液的配制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孵育液与A549细胞共孵育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洗脱未结合成分第9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6 细胞膜固相化黄芪成分的解离第9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7 黄芪提取物与胞内蛋白的结合第9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8 样品处理第9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9 检测条件第93页
    5.2 实验结果第93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孵育条件考察第93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结合成分分析第96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成分结合过程动力学特征第98-100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100-101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01-102页
第六章 黄芪皂苷与黄芪黄酮组分的生物药剂学性质研究第102-114页
    6.1 实验方法第102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仪器与材料第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HPLC法标准曲线的绘制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含量测定第103-10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方法学试验第10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5 平衡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第105-106页
    6.2 实验结果第106-11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平衡溶解度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油水分配系数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生物药剂学性质的相似度分析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质量权重系数法整合表征组分整体性质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生物药剂学性质分类第112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112-113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13-114页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4-116页
    7.1 研究创新点第114页
    7.2 主要结论第114-115页
    7.3 工作展望第115-11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16-117页
致谢第117页

论文共11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Lycopene对皮肤肿瘤的化学预防效应及相关机制的研究
下一篇:新生化颗粒质量标准提升与指纹图谱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