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稻论文

水稻苗期低温耐受性的遗传分析和OsMYB30调控低温敏感性的功能鉴定

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2页
缩略名词表第13-14页
1 前言第14-34页
    1.1 研究问题的由来第14-15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5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关联分析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植物在非生物胁迫中的应答反应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植物在低温胁迫中的应答反应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植物中的MYB转录因子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植物中的β淀粉酶基因第31-32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2-34页
2 材料和方法第34-46页
    2.1 水稻材料、菌株及载体第34-36页
    2.2 载体构建与水稻的遗传转化第36页
    2.3 基因表达分析第36页
    2.4 DNA抽提和突变体基因型鉴定第36-37页
    2.5 水稻植株的逆境胁迫处理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转基因植株及突变体苗期低温胁迫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转基因植株及突变体孕穗期低温胁迫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529 份种质资源苗期低温胁迫第38页
    2.6 生理指标测定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细胞膜透性测定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叶绿素荧光参数(Fv/Fm)测定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淀粉含量测定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6.4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第39页
    2.7 蛋白抽提及Western-blot第39-40页
    2.8 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第40页
    2.9 蛋白质与DNA的结合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9.1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(ChIP)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9.2 凝胶阻滞实验(EMSA)第41页
    2.10 淀粉酶的酶活的测定第41页
    2.11 蛋白质的定位与互作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11.1 亚细胞定位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1.2 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1.3 Pull-down实验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1.4 Co-IP实验第42-43页
    2.12 酵母中的实验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12.1 转录激活活性检测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2.12.2 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互作蛋白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2.12.3 酵母单杂交第43-44页
    2.13 水稻原生质体双荧光素酶活实验第44页
    2.14 GUS组织化学染色第44-45页
    2.15 关联分析方法第45页
    2.16 关联分析研究中的统计方法第45-46页
3 结果与分析第46-110页
    3.1 水稻苗期低温耐受性的遗传分析第46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关联分析群体在不同低温胁迫处理下的表型评估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水稻苗期不同低温胁迫中的性状表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水稻苗期低温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水稻苗期低温关联分析与已知QTL的比较分析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关联分析位点中的候选基因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OsMYB2的单倍型分析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7 OsMYB2的各单倍型亚群及纬度分析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8 07g的单倍型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9 07g的各单倍型亚群及纬度分析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0 关联群体中不同低温胁迫条件下抗冷及冷敏感品种的筛选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1 具有不同低温抗性品种的亚群分析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2 具有不同低温抗性品种的纬度分析第72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3 不同低温胁迫条件下的重叠品种之间的比较分析第76-80页
    3.2 OSMYB30调控低温敏感性的功能鉴定第80-11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OsMYB30前期研究进展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OsMYB30基因超量表达及突变体材料的表型重复鉴定第81-8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OsMYB30转录活性的分析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OsMYB30亚细胞定位分析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OsMYB30靶基因的确定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OsMYB30与靶基因启动子互作分析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OsMYB30通过抑制β 淀粉酶活力负调控植物体内麦芽糖含量第91-9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OsMYB30超表达及突变体植株中淀粉含量受到影响第93-9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9 在低温逆境中,麦芽糖对植物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第95-9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0 OsMYB30的互作蛋白的筛选及验证第99-10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1 OsJAZ9参与低温逆境应答第105-10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2 OsMYB30与OsJAZ9对靶基因的调控分析第108-110页
4 讨论第110-126页
    4.1 关联分析的探讨第110-11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关联作图与连锁作图的比较分析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低温适应性与籼粳和纬度分布的相关性的探讨第112-11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自然低温胁迫与急剧低温胁迫的遗传基础的探讨第114-115页
    4.2 OSMYB30的功能探讨第115-12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OsMYB30在低温胁迫中的负调控功能第115-11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OsMYB30在淀粉代谢中的复杂调控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BMY基因在低温胁迫中的保护作用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互作蛋白OsJAZ9对于OsMYB30介导的负调控的贡献第120-122页
    4.3 正向遗传学和反向遗传学应用于作物遗传改良第122-124页
    4.4 全文小结与后续工作设想第124-126页
参考文献第126-141页
附录第141-211页
    附录I 附图第141-148页
    附录II 附表第148-198页
    附录III 部分实验的详细操作程序第198-209页
    附录IV 作者简介第209-211页
致谢第211-213页

论文共21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mGWAS解析甲醇-茉莉素代谢级联调控水稻叶片衰老的研究
下一篇:稻属AA基因组转座子功能解析和中国芒草地理分布与生物质降解效率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