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一、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一)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1-16页 |
(一) 国外研究状况 | 第11-13页 |
(二) 国内研究状况 | 第13-15页 |
(三) 文献评述 | 第15-16页 |
三、研究方法及内容 | 第16-17页 |
(一) 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(二) 研究内容与框架 | 第16-17页 |
四、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7-19页 |
(一)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(二) 研究的不足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消费金融相关基础理论 | 第19-22页 |
一、消费金融定义 | 第19页 |
二、消费经济相关理论 | 第19-20页 |
(一) 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| 第19页 |
(二)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| 第19-20页 |
(三) 跨期消费理论 | 第20页 |
三、消费金融相关理论 | 第20-22页 |
(一) 绝对收入理论 | 第20页 |
(二) 信贷约束理论 | 第20-21页 |
(三) 生命周期理论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安徽省消费金融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| 第22-32页 |
一、安徽省消费金融的发展历程 | 第22-23页 |
二、安徽省消费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 | 第23-28页 |
(一)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发展变化 | 第23-24页 |
(二) 金融机构消费信贷的发展变化 | 第24-27页 |
(三) 消费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变化 | 第27-28页 |
三、安徽省消费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2页 |
(一) 居民消费水平不高 | 第28-29页 |
(二) 消费金融有效供给不足 | 第29-30页 |
(三)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| 第30-31页 |
(四) 社会信用环境不佳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安徽省消费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2-40页 |
一、经济因素对消费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 | 第32-35页 |
(一) 经济规模对消费金融发展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(二) 经济结构对消费金融发展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(三) 利率水平对消费金融发展的影响 | 第35页 |
(四)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消费金融发展的影响 | 第35页 |
二、社会因素对消费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 | 第35-38页 |
(一) 社会习俗变迁对消费金融发展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(二) 保险发展水平对消费金融发展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(三) 城镇化水平对消费金融发展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(四) 社会信用水平对消费金融发展的影响 | 第38页 |
三、法律与监管制度对消费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 | 第38-40页 |
第五章 安徽省消费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| 第40-56页 |
一、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| 第40-43页 |
(一) 被解释变量与数据来源 | 第40页 |
(二) 解释变量与数据来源 | 第40-41页 |
(三) 各变量相关分析 | 第41-43页 |
二、模型选取及简介 | 第43-46页 |
(一) 模型的选取 | 第43页 |
(二) 模型简介 | 第43-46页 |
三、模型实证分析 | 第46-54页 |
(一) 平稳性检验 | 第46-47页 |
(二) 协整检验 | 第47-48页 |
(三) Grange因果关系检验 | 第48-49页 |
(四) 脉冲响应分析 | 第49-54页 |
(五) 方差分解分析 | 第54页 |
四、实证结论 | 第54-56页 |
第六章 促进安徽省消费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56-61页 |
一、微观层面 | 第56-58页 |
(一) 培养居民信贷消费意识,发展消费型新经济 | 第56页 |
(二) 提高消费者的信用意识,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 | 第56-57页 |
(三) 推动消费信贷产品创新,发展本土特色消费金融产品 | 第57页 |
(四) 扩展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渠道,引进市场竞争机制 | 第57-58页 |
(五) 加大科技创新,发展多元化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 | 第58页 |
二、宏观层面 | 第58-61页 |
(一) 加快经济结构转型,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| 第58页 |
(二)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 | 第58-59页 |
(三) 完善个人征信体系,加强消费金融风险控制 | 第59页 |
(四) 发挥保险机构优势,防范消费金融的膨胀风险 | 第59-60页 |
(五) 适当减免税收,加大消费金融发展政策扶持力度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