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文脉的延续与现代思想的进入--19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批评研究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引言 | 第12-21页 |
第一章 左翼电影批评现代革命观的建立 | 第21-61页 |
第一节 “革命”的意义旅行 | 第22-35页 |
第二节 左翼电影批评中的民族革命诉求 | 第35-51页 |
第三节 左翼电影批评中的女性革命话语 | 第51-5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二章 电影功能的讨论:革命话语与传统文脉的对接 | 第61-97页 |
第一节 从“文以载道”到电影“工具论” | 第62-74页 |
第二节 左翼电影批评中的阶级话语与“群众”表达 | 第74-82页 |
第三节 左翼批评话语对电影从业者的规训 | 第82-9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95-97页 |
第三章 左翼电影批评理论对传统文论遗产的继承 | 第97-130页 |
第一节 电影批评标准:“言、象、意”的现代言说 | 第98-111页 |
第二节 电影批评的功能与“诗言志” | 第111-122页 |
第三节 对影评人应具备素养的思考 | 第122-12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28-130页 |
第四章 电影本体批评中传统与现代的遭遇 | 第130-163页 |
第一节 “文如其人”与凌鹤的“导演论” | 第130-138页 |
第二节 关于题材选择与“大团圆”技巧的争论 | 第138-150页 |
第三节 声音的进入与“意境”营造 | 第150-16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61-163页 |
结语 | 第163-165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165-173页 |
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173-174页 |
致谢 | 第174-1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