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3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第2章 国内外电费缴纳现状研究 | 第13-29页 |
2.1 国外电费缴纳方式现状 | 第13-15页 |
2.1.1 美国FirstEnergy供电公司的电费缴纳方式 | 第13页 |
2.1.2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的电费缴纳方式 | 第13-14页 |
2.1.3 加拿大Hydro Ottawa供电公司的电费缴纳方式 | 第14-15页 |
2.1.4 其它典型国家供电公司的电费缴纳方式 | 第15页 |
2.2 国内电费缴纳方式现状 | 第15-27页 |
2.2.1 国内典型省市电费缴纳方式发展现状 | 第15-18页 |
2.2.2 电费缴纳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| 第18-24页 |
2.2.3 智能用电客户分类 | 第24-27页 |
2.3 国内外电费缴纳方式发展对比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智能用电客户电费缴纳方式综合评价体系 | 第29-44页 |
3.1 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| 第29-35页 |
3.1.1 基于电网公司角度的电费缴纳方式评价指标 | 第29-31页 |
3.1.2 基于电力用户角度的电费缴纳方式评价指标 | 第31-33页 |
3.1.3 基于合作伙伴角度的电费缴纳方式评价指标 | 第33-35页 |
3.2 基于理想点法的电费缴纳方式综合评价方法 | 第35-37页 |
3.2.1 指标权重赋权方法 | 第35-36页 |
3.2.2 理想点法综合评价方法 | 第36-37页 |
3.3 电费缴纳方式综合评价案例分析 | 第37-43页 |
3.3.1 基础数据 | 第37-39页 |
3.3.2 指标权重计算 | 第39-41页 |
3.3.3 综合评价过程 | 第41-4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4章 智能用电客户电费缴纳体系的构建 | 第44-59页 |
4.1 电费缴纳体系定义及构建原则 | 第44-45页 |
4.2 智能用电客户电费缴纳体系构建影响因素 | 第45-46页 |
4.3 智能用电客户电费缴纳体系总体设计 | 第46-58页 |
4.3.1 省级电费缴纳一体化平台 | 第48-50页 |
4.3.2 电力客户侧项目 | 第50-52页 |
4.3.3 电网公司侧项目 | 第52-54页 |
4.3.4 合作伙伴侧项目 | 第54-55页 |
4.3.5 全过程保障子系统设计 | 第55-5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5章 智能用电客户电费缴纳体系实施方案 | 第59-68页 |
5.1 电费缴纳体系实施基础理论 | 第59-61页 |
5.1.1 基于集合覆盖理论的电费缴纳网点布点优化模型 | 第59-60页 |
5.1.2 基于直觉模糊的用户接受能力模型 | 第60-61页 |
5.2 城市智能用电客户电费缴纳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| 第61-64页 |
5.2.1 总体实施方案 | 第61页 |
5.2.2 分阶段目标及标志性工程 | 第61-63页 |
5.2.3 实施效果分析 | 第63-64页 |
5.3 农村智能用电客户电费缴纳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| 第64-67页 |
5.3.1 总体实施计划 | 第64页 |
5.3.2 分阶段目标及标志性工程 | 第64-65页 |
5.3.3 实施效果分析 | 第65-6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6.1 结论 | 第68页 |
6.2 展望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附录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