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引言 | 第8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8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1.3.2 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2 生态文明意识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6-28页 |
2.1 生态文明概述 | 第16-18页 |
2.1.1 生态文明的内涵 | 第16页 |
2.1.2 生态文明的内容 | 第16页 |
2.1.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| 第16-18页 |
2.2 生态文明意识概述 | 第18-21页 |
2.2.1 生态文明意识的内涵 | 第18页 |
2.2.2 生态文明意识的内容 | 第18-20页 |
2.2.3 生态文明意识的特点 | 第20页 |
2.2.4 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意识的关系 | 第20-21页 |
2.3 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理论渊源 | 第21-28页 |
2.3.1 中国古代先哲的生态思想 | 第21-24页 |
2.3.2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| 第24-25页 |
2.3.3 当代中国领导人的生态思想 | 第25-28页 |
3 现阶段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析 | 第28-35页 |
3.1 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实践历程 | 第28-29页 |
3.2 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2页 |
3.2.1 公民生态保护知识普遍缺乏 | 第29-30页 |
3.2.2 公民生态保护参与度不高,践行力度差 | 第30-31页 |
3.2.3 公民生态环境法制观念匮乏 | 第31页 |
3.2.4 公民生态保护过分依赖政府的观念严重 | 第31-32页 |
3.3 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解析 | 第32-35页 |
3.3.1 缺乏先进、规范的生态文明教育 | 第32-33页 |
3.3.2 片面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结果 | 第33页 |
3.3.3 生态法制建设仍存在缺陷 | 第33-34页 |
3.3.4 公民环保责任意识匮乏 | 第34-35页 |
4 现阶段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有效手段 | 第35-45页 |
4.1 国外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经验借鉴 | 第35-36页 |
4.1.1 生态环保观念的培育符合目前的发展潮流 | 第35页 |
4.1.2 生态环保观念的培育必须加入国民教育中 | 第35-36页 |
4.1.3 构建生态环保观念培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| 第36页 |
4.2 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目标 | 第36-38页 |
4.2.1 公民应掌握基本的生态文明知识 | 第36页 |
4.2.2 公民应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 | 第36-37页 |
4.2.3 公民应具备一定的生态文明技能 | 第37页 |
4.2.4 公民应进行良好的生态文明参与 | 第37-38页 |
4.3 现阶段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有效手段 | 第38-45页 |
4.3.1 政府着力调控,形成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强有力的支撑 | 第38-40页 |
4.3.2 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风尚的导向作用 | 第40-41页 |
4.3.3 充分发挥学校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| 第41-43页 |
4.3.4 调动公民自身积极性是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关键 | 第43-45页 |
结论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后记 | 第49-5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