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工人、农民、青年、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工作论文

吉林省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2-22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中国农村发展概述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国家的城乡发展战略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吉林省综合发展水平及发展要求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吉林省城乡发展战略第16-17页
    1.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的目的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的意义第18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主要内容、方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1.4 创新点、技术路线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的创新点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技术路线第20-22页
第2章 农村社区相关理论及现状研究综述第22-34页
    2.1 寒地地区农村相关概念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寒地地区的特征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范围研究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农村社区相关概念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可持续发展相关概念第25页
    2.2 国外农村建设发展现状第25-27页
    2.3 国内农村建设发展现状第27-28页
    2.4 国内外指标体系研究现状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国外指标体系研究现状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国内指标体系研究现状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小结第30页
    2.5 社区指标相关概念和方法问题研究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指标相关概念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社区指标运动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社区指标的组成因素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社区指标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第31-32页
    2.6 社区指标引入农村社区发展中的意义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农村社区建设中引入社区指标的可行性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社区指标引入的可持续性第32-33页
    2.7 指标体系引入农村社区建设的困难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7.1 农村社区指标体系的缺乏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7.2 庞大的原始数据统计困难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7.3 指标体系的非普遍性问题第33页
    2.8 本章小结第33-34页
第3章 吉林省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的现状评价第34-50页
    3.1 吉林省区域概况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自然资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经济发展第36-38页
    3.2 农村社区试点选择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示范项目试点的选择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不同的地理尺度指标第42-43页
    3.3 吉林省农村社区发展现状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不同地区农村社区资源优势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各个地区传统村落现状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不同地区农村社区建制规模现状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不同地区农村社区民俗文化现状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不同地区社会保障现状第47页
    3.4 吉林省农村社区问题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概念认识不清晰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农村社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自然资源衰败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传统文化在消失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村庄服务型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第49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第4章 吉林省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第50-86页
    4.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指标体系的衡量原则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指标体系建立的思路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第51页
    4.2 指标体系结构构成因素第51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指标体系结构分解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指标筛选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预选指标分析第54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预选指标的确立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指标体系指标的确立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吉林省适用指标筛选第64-66页
    4.3 指标目标值的确立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目标值的确定原则及方法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目标值的确定(部分解析)第67-70页
    4.4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70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构造判断矩阵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第71-74页
    4.5 指标数据标准化第74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指标数据量化过程第74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指标体系结果分析第81-83页
    4.6 实例分析第83-84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84-86页
结语与展望第86-87页
参考文献第87-89页
    专著第87页
    期刊第87-89页
附录第89-93页
    附录1第89-91页
    附录2第91-93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3-96页
致谢第96页

论文共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
下一篇: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