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| 1.1 课题背景 | 第9页 |
| 1.2 2024 铝合金简介 | 第9-13页 |
| 1.2.1 2024 铝合金的化学成分和主要性能 | 第9-11页 |
| 1.2.2 铝合金的织构 | 第11-13页 |
| 1.3 表面形变强化技术 | 第13-15页 |
| 1.3.1 表面形变强化技术的定义及强化原理 | 第13-14页 |
| 1.3.2 表面形变强化技术的分类 | 第14-15页 |
| 1.4 形变热处理工艺 | 第15-19页 |
| 1.4.1 中间形变热处理 | 第16-17页 |
| 1.4.2 最终形变热处理 | 第17-19页 |
| 1.5 尺寸稳定化处理 | 第19-20页 |
| 1.5.1 尺寸稳定性的定义及分类 | 第19页 |
| 1.5.2 铝合金尺寸稳定化工艺 | 第19-20页 |
| 1.6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| 第2章 材料及试验方法 | 第21-27页 |
| 2.1 试验用材料 | 第21页 |
| 2.2 形变热处理工艺规程 | 第21-24页 |
| 2.3 试验方法 | 第24-27页 |
| 2.3.1 显微组织观察 | 第24页 |
| 2.3.2 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 | 第24页 |
| 2.3.3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 | 第24-25页 |
| 2.3.4 维式硬度测试 | 第25页 |
| 2.3.5 圆环开口尺寸测试 | 第25-27页 |
| 第3章 形变对 2024 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| 第27-41页 |
| 3.1 引言 | 第27页 |
| 3.2 形变量不同对 2024 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| 第27-36页 |
| 3.2.1 形变量不同对晶粒取向的影响 | 第27-29页 |
| 3.2.2 形变量不同对微观织构的影响 | 第29-32页 |
| 3.2.3 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 | 第32-36页 |
| 3.3 形变量不同对 2024 铝合金硬度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| 3.3.1 形变量不同对表面硬化层深度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3.3.2 形变量不同对硬度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| 3.4 形变对 2024 铝合金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| 第4章 形变对 2024 铝合金时效行为的影响 | 第41-53页 |
| 4.1 引言 | 第41页 |
| 4.2 形变对 2024 铝合金时效过程中微观组织的影响 | 第41-47页 |
| 4.2.1 形变对 2024 铝合金时效析出序列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| 4.2.2 原始棒材 T6 处理后的微观组织 | 第42-43页 |
| 4.2.3 形变热处理工艺对 2024 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| 第43-47页 |
| 4.3 形变对 2024 铝合金时效过程中性能的影响 | 第47-50页 |
| 4.3.1 形变热处理工艺对 2024 铝合金硬度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| 4.3.2 形变热处理工艺对 2024 铝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| 4.4 形变热处理工艺对 2024 铝合金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| 4.5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| 第5章 冷热循环对 2024 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| 第53-63页 |
| 5.1 引言 | 第53页 |
| 5.2 冷热循环工艺的确定 | 第53-54页 |
| 5.3 冷热循环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| 第54-60页 |
| 5.4 冷热循环对硬度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| 5.5 冷热循环对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| 5.6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| 结论 | 第63-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4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