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米氧化铜催化臭氧化去除水中硝基苯降解效能及机理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水资源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 水处理技术 | 第10-12页 |
1.2.1 臭氧氧化 | 第10-11页 |
1.2.2 均相催化臭氧化 | 第11页 |
1.2.3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 | 第11-12页 |
1.3 纳米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化 | 第12-14页 |
1.4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机理 | 第14-16页 |
1.5 密度泛函理论 | 第16-17页 |
1.6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纳米氧化铜的制备、评价和筛选 | 第18-26页 |
2.1 引言 | 第18页 |
2.2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2页 |
2.2.1 实验药品和仪器 | 第18-19页 |
2.2.2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2.3 研究方案 | 第20-21页 |
2.2.4 分析测试方法 | 第21-22页 |
2.3 纳米氧化铜的制备 | 第22页 |
2.3.1 板状纳米氧化铜的制备 | 第22页 |
2.3.2 片状纳米氧化铜的制备 | 第22页 |
2.3.3 粉末纳米氧化铜的制备 | 第22页 |
2.4 纳米氧化铜的表征 | 第22-23页 |
2.5 催化剂活性的评价和筛选 | 第23-25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纳米氧化铜催化臭氧化降解特性研究 | 第26-38页 |
3.1 引言 | 第26页 |
3.2 催化剂用量对硝基苯降解效能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3.3 臭氧用量对硝基苯降解效能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3.4 硝基苯初始浓度对硝基苯降解效能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3.5 溶液 pH 值对硝基苯降解效能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3.6 温度对硝基苯降解效能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3.7 水质对硝基苯降解效能的影响 | 第31-37页 |
3.7.1 金属阳离子对硝基苯降解效能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3.7.2 阴离子对硝基苯降解效能的影响 | 第33-36页 |
3.7.3 腐殖酸对硝基苯降解效能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4章 纳米氧化铜催化臭氧化机理研究 | 第38-56页 |
4.1 引言 | 第38页 |
4.2 不同体系的臭氧传质的比较 | 第38-40页 |
4.2.1 不同体系的臭氧剩余量的比较 | 第39页 |
4.2.2 不同体系的臭氧尾气浓度和利用率的比较 | 第39-40页 |
4.3 臭氧在纳米氧化铜表面的反应机理 | 第40-53页 |
4.3.1 密度泛函理论的原理 | 第41-43页 |
4.3.2 分子模拟的方法 | 第43-45页 |
4.3.3 O_3与水分子模型建立 | 第45-46页 |
4.3.4 纳米 CuO 催化臭氧化机理 | 第46-51页 |
4.3.5 自由基的链式反应 | 第51-53页 |
4.4 HO·自由基的间接检测 | 第53-54页 |
4.5 不同氧化工艺中 TOC 的去除率 | 第54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结论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