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2页 |
1.1 概述 | 第10-13页 |
1.1.1 弦支穹顶结构的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弦支穹顶结构的基本原理 | 第10-11页 |
1.1.3 弦支穹顶结构的特性 | 第11-12页 |
1.1.4 弦支穹顶结构的分类 | 第12-13页 |
1.2 弦支穹顶结构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及工程实例 | 第13-14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及工程实例 | 第14-17页 |
1.3 强震作用下大跨度空间结构动力破坏机理 | 第17-19页 |
1.4 基于性态的结构抗震设计思想 | 第19-20页 |
1.5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| 第20页 |
1.6 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20-22页 |
第2章 弦支穹顶结构增量动力分析 | 第22-32页 |
2.1 引言 | 第22页 |
2.2 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法 | 第22-23页 |
2.3 结构增量动力分析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4 弦支穹顶结构模型介绍 | 第24-25页 |
2.5 弦支穹顶结构在三向简谐波作用下的动力分析 | 第25-28页 |
2.5.1 算例模型在三向简谐波作用下的增量动力分析 | 第25-27页 |
2.5.2 不同参数弦支穹顶结构在三向简谐波作用下的特征响应统计 | 第27-28页 |
2.6 弦支穹顶结构在 TAFT 波作用下的动力分析 | 第28-31页 |
2.6.1 算例模型在 TAFT 波作用下的增量动力分析 | 第28-30页 |
2.6.2 不同参数弦支穹顶结构在 TAFT 波作用下的特征响应统计 | 第30-31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能量公式的推导及验证 | 第32-41页 |
3.1 引言 | 第32页 |
3.2 能量平衡方程的推导 | 第32-35页 |
3.2.1 相对能量平衡方程的推导 | 第32-33页 |
3.2.2 绝对能量平衡方程的推导 | 第33-34页 |
3.2.3 多自由度结构体系相对能量方程的推导 | 第34页 |
3.2.4 能量方程的物理意义 | 第34-35页 |
3.3 能量平衡方程中各能量的计算方法 | 第35-37页 |
3.3.1 总输入能量 | 第35页 |
3.3.2 动能和应变能 | 第35-36页 |
3.3.3 阻尼耗能 | 第36-37页 |
3.4 能量平衡方程及各能量计算方法的验证 | 第37-39页 |
3.4.1 单自由度结构体系 | 第37-38页 |
3.4.2 弦支穹顶结构体系 | 第38-3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4章 结构失效准则及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 | 第41-58页 |
4.1 引言 | 第41页 |
4.2 弦支穹顶结构的能量响应分析 | 第41-45页 |
4.3 应变能密度失效准则 | 第45-52页 |
4.3.1 结构指数应变能密度的公式推导和特性 | 第45-46页 |
4.3.2 结构指数应变能密度算例 | 第46-49页 |
4.3.3 基于指数应变能密度的结构失效荷载判定准则 | 第49-52页 |
4.4 弦支穹顶基于性态抗震设计方法初步探索 | 第52-56页 |
4.4.1 弦支穹顶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 | 第53-55页 |
4.4.2 弦支穹顶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流程 | 第55-5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第5章 CA 模型预测弦支穹顶结构失效荷载 | 第58-69页 |
5.1 引言 | 第58页 |
5.2 基本理论概述 | 第58-59页 |
5.3 弦支穹顶结构 CA 模式的数值算法 | 第59-60页 |
5.4 CA 方法匹配准则 | 第60-62页 |
5.4.1 类似节点域匹配准则 | 第60-62页 |
5.4.2 结构失效模式投射准则 | 第62页 |
5.5 CA 模型预测弦支穹顶结构失效荷载 | 第62-64页 |
5.5.1 结构失效荷载计算公式的推导 | 第62-63页 |
5.5.2 CA 模型预测弦支穹顶结构失效荷载的流程 | 第63-64页 |
5.6 预测结果的误差分析 | 第64页 |
5.7 弦支穹顶结构失效荷载预测算例分析 | 第64-67页 |
5.7.1 不同弦支穹顶结构间的失效荷载预测 | 第65-66页 |
5.7.2 不同地面运动作用下同一弦支穹顶结构失效荷载预测 | 第66-67页 |
5.8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结论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5页 |
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