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经济作物论文--棉论文

北疆自育杂交棉F1、F2代高产性状研究及F2代推广应用前景分析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目录第8-10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4页
    1.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杂交棉F1、F2代产量性状优势利用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杂交棉F2代纤维品质性状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棉花杂交种F2代的利用第12-13页
    1.2 本文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标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内容第13-14页
第二章 2个杂交棉F1、F2代植株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的变化第14-19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试验地基本情况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生育进程调查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植株农艺性状调查第14-15页
    2.2 结果与分析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新陆早43号父母本及F1、F2代形态特征特性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新陆早56号父母本及F1、F2特征特性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植株外观形态特征比较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杂交棉F1、F2代植株生育进程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杂交棉F1、F2代植株农艺性状比较第17-18页
    2.3 小结与讨论第18-19页
第三章 2个杂交棉品种F1、F2代丰产性分析第19-23页
    3.1 试验概况第19页
    3.2 结果与分析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杂交棉F1、F2代产量水平的比较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杂交棉F2较F1的产量优势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杂交棉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 3.3 小结与讨论第22-23页
第四章 杂交棉F1、F2代纤维物理性能指标比较研究第23-35页
    4.1 调查项目与取样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调查项目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取样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4.2 结果与分析第24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杂交棉F1、F2不同果枝、果节分收采样与混合取样纤维品质变化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杂交棉F1、F2代纤维品质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2.5%跨距长度(mm)的比较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断裂比强度(cN.tex~(-1))的比较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马克隆值的比较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纤维长度整齐度(%)的差异比较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纤维伸长率(%)的比较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8 纺纱均匀指数的比较第32-33页
    4.3 小结与讨论第33-35页
第五章 杂交棉F2代推广应用的前景分析第35-41页
    5.1 材料与方法第35页
    5.2 结果与分析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F2代种子成本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新陆早43号父母本特性及反交品质指标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新陆早56号父母本特性及反交品质指标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新陆早43号、新陆早56号正反交比较第39页
    5.3 小结与讨论第39页
    5.4 总结与讨论第39-41页
致谢第41-42页
参考文献第42-44页
作者简介及在学成果第44-46页
导师评阅表第46页

论文共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同有机肥对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
下一篇:两种萘酰亚胺配体的超分子识别及催化ATP水解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