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符号说明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31页 |
1.1 光催化技术原理及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 铋系光催化剂 | 第13-22页 |
1.2.1 铋系光催化剂概述 | 第13页 |
1.2.2 BiOX(X=F、Cl、Br、I)半导体光催化剂 | 第13-18页 |
1.2.3 BiVO_4半导体光催化剂 | 第18-22页 |
1.3 半导体异质结光催化 | 第22-25页 |
1.3.1 半导体异质结简介 | 第22-24页 |
1.3.2 半导体异质结提高光催化机理 | 第24-25页 |
1.4 目标污染物选取 | 第25-29页 |
1.4.1 染料废水降解研究进展 | 第25-28页 |
1.4.2 甲基橙基本性状概述 | 第28-29页 |
1.5 本论文研究目的、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29-31页 |
第二章 实验与分析 | 第31-39页 |
2.1 实验材料与设备 | 第31-33页 |
2.1.1 实验药品 | 第31-32页 |
2.1.2 实验设备与材料 | 第32-33页 |
2.2 实验装置 | 第33-35页 |
2.2.1 反应装置 | 第33-34页 |
2.2.2 实验光源 | 第34-35页 |
2.3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方法 | 第35-37页 |
2.3.1 BiVO_4的催化剂合成 | 第35页 |
2.3.2 BiOCl/BiVO_4异质结催化剂的合成 | 第35页 |
2.3.3 表征方法 | 第35-37页 |
2.4 实验过程 | 第37页 |
2.5 产物及样品分析 | 第37-39页 |
2.5.1 MO测定 | 第37-38页 |
2.5.2 样品相对含量测定 | 第38-39页 |
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9-56页 |
3.1 催化剂表征 | 第39-47页 |
3.1.1 XRD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1.2 SEM和TEM分析 | 第40-44页 |
3.1.3 XPS分析 | 第44-46页 |
3.1.4 BET比表面积分析 | 第46页 |
3.1.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| 第46-47页 |
3.2 可见光催化活性测试和催化剂稳定性评估 | 第47-52页 |
3.2.1 可见光催化活性测试 | 第47-51页 |
3.2.2 光稳定性 | 第51-52页 |
3.3 光催化机理探究 | 第52-56页 |
3.3.1 氟离子、碘离子、叔丁醇的影响作用 | 第53-54页 |
3.3.2 清除溶解氧实验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.结论与建议 | 第56-58页 |
4.1 结论 | 第56-57页 |
4.2 建议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