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财政法论文--经济法论文--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--企业法、公司法论文

公司换股并购中的现金选择权制度分析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导言第10-15页
    一、 选题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二、 选题意义第11页
    三、 文献综述第11-13页
    四、 研究方法第13-15页
第一章 现金选择权概述第15-21页
    第一节 公司换股并购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换股并购的概念界定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换股并购对股东利益的影响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 换股并购对债权人利益的影响第17-18页
    第二节 现金选择权的性质定位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经济性质:类似看跌期权的金融工具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法律性质:股东期待落空时的退出权第19-20页
    第三节 现金选择权的功能价值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提高并购重组效率第20-21页
第二章 现金选择权的理论研究第21-32页
    第一节 现金选择权的适用原则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公司法上的股东平等原则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合同法上的合同自由原则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 资本多数决例外原则第22-23页
    第二节 现金选择权法律关系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并购公司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一) 风险溢价的正当存在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二) 公司的信息披露和告知义务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目标公司股东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 第三方公司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一) 引入第三方是法律灵活性的体现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二) 第三方履约机制的非强制性第25页
    第三节 现金选择权的适用范围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公司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一) 市场例外原则的审慎适用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股东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一) 将“反对票”与行权条件捆绑有悖制度初衷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二) 并购公司股东排除适用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三) 持续持股的时间条件第28-29页
    第四节 现金选择权价格形成机制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公平与效率价值的平衡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公平价值与公平市场价值的厘定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评估基准日的确定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法院对现金选择权定价的介入第30-32页
第三章 现金选择权的实践分析第32-37页
    第一节 攀钢系重组案例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适用对象过于广泛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股东无条件申报行权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 第三方履约风险第33-34页
    第二节 现存问题和风险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非强制性致套利风险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投反对票的获权条款致利益双输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 第三方履约机制缺失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 价格形成机制非制度化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一) 定价标准多样化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二) 非协商化弱化了其救济功能第36-37页
第四章 现金选择权与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比较第37-46页
    第一节 主要国家(地区)立法概况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我国法律规定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外国(地区)法律规定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一) 美国立法规定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 市场例外原则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 排他性救济规则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 特拉华州法律估价机制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二) 日本立法规定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 股份交换制度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 股份回购请求权的行使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三) 台湾立法规定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简式合并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不对称合并第42-43页
    第二节 现金选择权与股份回购请求权之异同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制度价值存共通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两种制度的辨析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一) 法律性质不同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二) 适用主体不相同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三) 法律关系不同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四) 对债权人的影响不同第45-46页
第五章 我国现金选择权制度完善第46-49页
    第一节 统一确定的适用范围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适用对象限于目标公司股东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适用于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第46页
    第二节 宽严相济的行权条件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异议股东不等同于“投反对票”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严格限定持续持股的时间第47页
    第三节 可靠稳定的第三方履约机制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强化第三方的保证责任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控制第三方收购的股份数量第47页
    第四节 标准合理化的价格形成机制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 先行支付模式,增加中小股东话语权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 以协商优先为原则,多主体参与定价第48-49页
结语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3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3-54页
谢辞第54-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融资租赁中出租人的法律风险防范
下一篇:股东大会决议瑕疵的法律救济制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