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珍汤加减方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
提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临床观察 | 第8-15页 |
一、 病例选择 | 第8-10页 |
(一) 诊断标准 | 第8-9页 |
(二) 病例选择 | 第9-10页 |
二、 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(一) 分组方法 | 第10页 |
(二) 治疗方案 | 第10页 |
(三) 观察内容 | 第10-11页 |
(四) 统计方法 | 第11页 |
三、 一般资料 | 第11-12页 |
(一) 性别 | 第11-12页 |
(二) 年龄 | 第12页 |
(三) 病程 | 第12页 |
四、 研究结果 | 第12-14页 |
(一) 两组临床总疗效 | 第12-13页 |
(二)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 | 第13页 |
(三) 两组治疗前后 Webster 总评分 | 第13页 |
(四) 两组治疗前后 UPDRS 评分 | 第13-14页 |
(五) 安全性评价 | 第14页 |
五、 结论 | 第14-15页 |
讨论与体会 | 第15-29页 |
一、 古代医家对颤证的认识 | 第15-18页 |
(一) 秦汉时期 | 第15-16页 |
(二) 隋唐宋金元时期 | 第16-17页 |
(三) 明清时期 | 第17-18页 |
二、 近 5 年中医药治疗 PD 现状 | 第18-22页 |
三、 八珍汤源流及临床应用 | 第22-23页 |
四、 西医学对 PD 的药物治疗 | 第23-24页 |
五、 PD 病因病机 | 第24页 |
六、 治法探讨 | 第24-25页 |
七、 方药分析 | 第25-28页 |
(一) 方义分析 | 第25-27页 |
(二) 药理分析 | 第27-28页 |
八、 临床疗效及机制分析 | 第28-29页 |
结语 | 第29-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0-33页 |
综述 | 第33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8页 |
附录 | 第38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详细摘要 | 第50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