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学校管理论文

高校校园安全影响因素分析

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-4页
1 绪论第8-15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2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主要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技术路线图第14-15页
2 高校校园安全影响因素的相关概念及理论第15-26页
    2.1 高校校园安全的概念第15-16页
    2.2 高校校园安全的影响因素综述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影响高校校园安全的宏观因素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影响高校校园安全的中观因素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影响高校校园安全的微观因素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高校校园安全影响因素小结第21页
    2.3 相关理论简介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安全心理学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安全行为学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海因里希安全理论第23页
    2.4 结构方程模型基本理论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结构方程模型的优势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过程第24-25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5-26页
3 高校校园安全影响因素概念模型构建第26-47页
    3.1 理论模型的提出及假设研究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理论模型的提出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模型的假设研究第26-29页
    3.2 校园安全影响因素的测量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个体因素的测量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社会因素的测量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学校因素的测量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校园安全氛围的测量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校园安全的测量第32页
    3.3 初始问卷的设计与实施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初始问卷的设计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初始问卷基本信息统计分析第34页
    3.4 设计与实施初始问卷第3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项目分析第34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信度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效度分析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形成正式的问卷第45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5-47页
4 实证研究第47-69页
    4.1 数据收集与处理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问卷回收情况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4.2 信度和效度分析检验第48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自变量(个体因素、社会因素、学校因素)信效度分析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中介变量(安全氛围)信效度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因变量(校园安全)信效度分析第53-55页
    4.3 构建与评价SEM模型第55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高校校园安全影响因素模型的识别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选择初始模型的评价指标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高校校园安全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的修正第57-61页
    4.4SEM模型检验结果分析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假设检验结果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结果讨论分析第61-63页
    4.5 改进高校校园安全工作建议第63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从校园安全文化层面加强高校校园安全工作的建议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从社会层面加强高校校园安全工作的建议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从学校层面加强高校校园安全工作的建议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从个体层面加强高校校园安全工作的建议第66-68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68-69页
5 结语第69-71页
    5.1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结论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研究结论第69-70页
    5.2 研究展望第70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6页
附录第76-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千岛湖镇现代服务业规划研究
下一篇:金融危机背景下SA公司出口波动及经营策略调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