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引言 | 第11-23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20页 |
1.4 概念界定和主要特征 | 第20-22页 |
1.4.1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1.4.2 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 | 第21-22页 |
1.5 文章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 | 第22页 |
1.6 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2 世界视角下城镇化发展和投融资模式 | 第23-34页 |
2.1 亚洲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和投融资模式 | 第23-27页 |
2.1.1 日本城镇化发展和投融资模式 | 第23-25页 |
2.1.2 韩国城镇化发展历程和投融资模式 | 第25-27页 |
2.2 欧美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和投融资模式 | 第27-32页 |
2.2.1 美国城镇化发展历程和投融资模式 | 第27-30页 |
2.2.2 法国城镇化发展历程和投融资模式 | 第30-32页 |
2.3 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启示 | 第32页 |
2.4 对我国城镇化投融资模式的经验借鉴 | 第32-34页 |
3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投融资模式 | 第34-47页 |
3.1 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| 第34-37页 |
3.1.1 概况 | 第34页 |
3.1.2 主要存在问题 | 第34-36页 |
3.1.3 问题对策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2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| 第37-40页 |
3.2.1 新型城镇化趋势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2.2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| 第38-40页 |
3.3 我国城镇化投融资的传统模式 | 第40-41页 |
3.4 我国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模式分析 | 第41-46页 |
3.4.1 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模式 | 第42-43页 |
3.4.2 园区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 | 第43-44页 |
3.4.3 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模式 | 第44-45页 |
3.4.4 固定资产投融资模式 | 第45-46页 |
3.5 新型模式与传统模式区别 | 第46-47页 |
4 重庆新型城镇化资金供需预测和投融资渠道分析 | 第47-71页 |
4.1 重庆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| 第47-55页 |
4.1.1 重庆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| 第47-51页 |
4.1.2 重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| 第51-54页 |
4.1.3 重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投融资问题及成因分析 | 第54-55页 |
4.2 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| 第55-58页 |
4.2.1 ARIMA预测方法原理 | 第55页 |
4.2.2 ARIMA模型预测步骤 | 第55-58页 |
4.3 重庆市城镇化发展资金需求预测 | 第58-65页 |
4.3.1 重庆市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项目情况 | 第58-62页 |
4.3.2 重庆市城镇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总量预测 | 第62-63页 |
4.3.3 重庆市城镇发展资金需求时间序列预测 | 第63-64页 |
4.3.4 影响资金需求变化的动态因素 | 第64-65页 |
4.4 重庆市城镇化发展的资金供给分析 | 第65-67页 |
4.4.1 重庆市金融市场融资总量 | 第65-66页 |
4.4.2 政府财政收支和偿债能力分析 | 第66页 |
4.4.3 企业自筹资金预测 | 第66-67页 |
4.5 重庆市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模式分析 | 第67-71页 |
4.5.1 资金总量缺口分析 | 第67-68页 |
4.5.2 适合重庆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投融资模式及结构分析 | 第68-71页 |
5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| 第71-75页 |
5.1 研究基本结论 | 第71-72页 |
5.2 保障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建议 | 第72-75页 |
5.2.1 发挥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 | 第72-73页 |
5.2.2 增强金融机构对城镇化的支持力度 | 第73页 |
5.2.3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81页 |
作者简历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