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7-10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7页 |
1.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7-8页 |
1.2.1 本文研究思路 | 第7-8页 |
1.2.2 本文研究方法 | 第8页 |
1.3 主要内容、创新与不足 | 第8-10页 |
1.3.1 主要内容 | 第8页 |
1.3.2 本文创新点 | 第8-9页 |
1.3.3 本文存在的不足 | 第9-10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15页 |
2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0-12页 |
2.1.1 货币国际化定义 | 第10页 |
2.1.2 货币国际化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| 第10页 |
2.1.3 国际货币协作基础理论 | 第10-11页 |
2.1.4 国际货币协调方式与效果理论 | 第11-12页 |
2.1.5 国际货币冲突与协调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2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2.2.1 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研究 | 第12-13页 |
2.2.2 国际货币协调博弈研究 | 第13-14页 |
2.3 国内外文献总结评论 | 第14-15页 |
第3章 人民币国际化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| 第15-27页 |
3.1 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分析 | 第15-20页 |
3.1.1 经济发展的需求 | 第15-17页 |
3.1.2 贸易发展的需求 | 第17-19页 |
3.1.3 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合理化的要求 | 第19-20页 |
3.2 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0-27页 |
3.2.1 美元特权的形成与衰落 | 第20-21页 |
3.2.2 国际货币多元化呼声强烈 | 第21-22页 |
3.2.3 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分析 | 第22-27页 |
第4章 人民币国际化与美元特权冲突与协调基础分析 | 第27-33页 |
4.1 人民币国际化与美元特权的冲突分析 | 第27-28页 |
4.2 人民币国际化与美元特权的协调分析 | 第28-29页 |
4.2.1 中美货币协调方式选择 | 第28页 |
4.2.2 货币协调程度划分 | 第28-29页 |
4.3 美元与日元冲突和协调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| 第29-33页 |
4.3.1 日元国际化简要历程 | 第29-30页 |
4.3.2 同时期美日经济状况对比 | 第30页 |
4.3.3“广场协议”(Plaza Accord)对日本经济结构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4.3.4 美日货币冲突与协调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| 第31-33页 |
第5章 人民币国际化与美元特权冲突和协调博弈分析 | 第33-43页 |
5.1 中美国际货币收益争夺博弈分析 | 第33-35页 |
5.1.1 基本假设 | 第33页 |
5.1.2 博弈过程 | 第33-35页 |
5.1.3 博弈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35页 |
5.2 中美货币政策协调分析 | 第35-41页 |
5.2.1 模型框架 | 第35-37页 |
5.2.2 博弈分析 | 第37-41页 |
5.3 本章研究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6章 本文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43-46页 |
6.1 本文结论 | 第43页 |
6.2 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协调相关政策建议 | 第43-46页 |
6.2.1 抓住美元特权衰落机遇——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| 第43-45页 |
6.2.2 有效化解中、美货币政策冲突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