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| 1.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7页 |
| 1.2.1 国内污水处理技术简介 | 第11-14页 |
| 1.2.2 国内污水水质标准 | 第14-15页 |
| 1.2.3 Monod方程式 | 第15页 |
| 1.2.4 ASM1模型简介 | 第15-17页 |
| 1.3 污水处理控制概况 | 第17-19页 |
| 1.3.1 控制输入量 | 第17-18页 |
| 1.3.2 主要控制策略 | 第18-19页 |
| 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| 第2章 基于BSM1的Simulink模型仿真平台搭建 | 第20-38页 |
| 2.1 引言 | 第20-21页 |
| 2.2 A/O工艺结构 | 第21-22页 |
| 2.3 ASM1模型 | 第22-33页 |
| 2.3.1 ASM1模型的组成部分 | 第22-23页 |
| 2.3.2 ASM1模型反应过程和Simulink仿真模型搭建 | 第23-33页 |
| 2.4 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模型的二沉池SIMULINK仿真 | 第33-37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| 第3章 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的PID控制 | 第38-47页 |
| 3.1 PID控制分析 | 第38页 |
| 3.2 系统输入和被控对象 | 第38-39页 |
| 3.3 控制器设计指标 | 第39-41页 |
| 3.4 连续PID控制器参数整定 | 第41-43页 |
| 3.5 数字PID控制器设计 | 第43-46页 |
| 3.6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第4章 好氧污水处理池Tank 3 的模型简化与控制 | 第47-64页 |
| 4.1 引言 | 第47页 |
| 4.2 模糊建模基础 | 第47-48页 |
| 4.2.1 模糊模型的分类 | 第47-48页 |
| 4.2.2 常用的模糊建模方法 | 第48页 |
| 4.3 生化反应池中COD建模 | 第48-57页 |
| 4.3.1 模糊模型的结构辨识 | 第49-52页 |
| 4.3.2 模糊模型的参数辨识 | 第52-54页 |
| 4.3.3 辨识结果及分析 | 第54-57页 |
| 4.4 TANK3 模型分析 | 第57-59页 |
| 4.5 等效传递函数的状态空间模型构建 | 第59-61页 |
| 4.6 TANK3 系统控制目标分析 | 第61-63页 |
| 4.7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第5章 好氧污水处理池Tank 3 的鲁棒控制 | 第64-69页 |
| 5.1 必要性分析 | 第64页 |
| 5.2 TANK 3 系统的鲁棒状态空间方程 | 第64-66页 |
| 5.3 TANK 3 系统鲁棒控制器设计 | 第66-68页 |
| 5.4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| 结论 | 第69-7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1-76页 |
| 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