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主要符号说明 | 第8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| 1.1 前言 | 第10-11页 |
| 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1-17页 |
| 1.2.1 列车悬挂系统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1.2.2 磁流变阻尼器(MRD)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1.2.3 悬挂系统中时滞的影响及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1.2.4 列车悬挂系统控制算法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| 1.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7-19页 |
| 第二章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主动悬挂系统动力学建模 | 第19-33页 |
| 2.1 引言 | 第19-20页 |
| 2.2 磁流变阻尼器的研究 | 第20-25页 |
| 2.2.1 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| 第20-22页 |
| 2.2.2 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模型 | 第22-23页 |
| 2.2.3 磁流变阻尼器的数值仿真及分析 | 第23-25页 |
| 2.3 轨道不平顺激励的研究 | 第25-28页 |
| 2.3.1 轨道不平顺机理和轨道谱描述 | 第25-26页 |
| 2.3.2 轨道不平顺数值模拟 | 第26-28页 |
| 2.4 主动悬挂系统动力学模型 | 第28-32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| 第三章 主动悬挂系统模糊PID理论研究和控制器设计 | 第33-46页 |
| 3.1 引言 | 第33页 |
| 3.2 模糊控制的理论研究 | 第33-40页 |
| 3.2.1 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 | 第33页 |
| 3.2.2 模糊控制原理 | 第33-34页 |
| 3.2.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理论 | 第34-40页 |
| 3.3 PID控制算法的理论研究 | 第40-42页 |
| 3.3.1 PID算法的基本原理 | 第40-42页 |
| 3.3.2 PID控制器特点 | 第42页 |
| 3.3.3 PID控制器的仿真模型 | 第42页 |
| 3.4 主动悬挂系统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| 第42-45页 |
| 3.4.1 模糊PID控制原理 | 第43页 |
| 3.4.2 PID参数模糊调整模型的建立 | 第43-45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| 第四章 基于模糊PID算法的磁流变悬挂系统仿真 | 第46-56页 |
| 4.1 引言 | 第46页 |
| 4.2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悬挂系统仿真模型搭建 | 第46-47页 |
| 4.3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47-55页 |
| 4.3.1 不同控制方式下的悬挂系统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47-49页 |
| 4.3.2 被动控制下有无时滞的仿真结果对比与分析 | 第49-50页 |
| 4.3.3 PID控制有无时滞悬挂系统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4.3.4 模糊PID控制有无时滞悬挂系统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51-53页 |
| 4.3.5 不同控制方式对磁流变阻尼器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第五章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悬挂系统的实验研究 | 第56-64页 |
| 5.1 引言 | 第56页 |
| 5.2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悬挂系统测试系统设计 | 第56-59页 |
| 5.2.1 悬挂试验台测试系统基本原理 | 第56-57页 |
| 5.2.2 测试系统硬件设备 | 第57-59页 |
| 5.2.3 实验测试方案 | 第59页 |
| 5.3 实验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59-63页 |
| 5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| 6.1 主要工作回顾 | 第64-65页 |
| 6.2 本课题今后有待改进和突破的地方 | 第65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| 附录A 部分仿真程序 | 第70-72页 |
|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2-73页 |
| 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