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符号对照表 | 第10-11页 |
缩略语对照表 | 第11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选题缘由 | 第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3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安排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姿态控制数传系统总体设计 | 第19-25页 |
2.1 系统总线方案设计 | 第19-21页 |
2.1.1 串行总线与并行总线的比较 | 第19页 |
2.1.2 常用串行总线比较 | 第19-21页 |
2.2 卫星姿态控制数据传输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| 第21-24页 |
2.2.1 设计原则 | 第21-22页 |
2.2.2 系统设计目标 | 第22页 |
2.2.3 系统关键技术 | 第22-24页 |
2.3 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基于FlexRay总线的姿控数据传输技术 | 第25-35页 |
3.1 Flex Ray总线电气物理层规范 | 第25-27页 |
3.1.1 Flex Ray基本网络结构 | 第25-26页 |
3.1.2 Flex Ray电气信号定义 | 第26-27页 |
3.2 Flex Ray通信协议规范 | 第27-31页 |
3.2.1 核心机制 | 第27页 |
3.2.2 数据帧的编码 | 第27-28页 |
3.2.3 帧格式 | 第28-30页 |
3.2.4 时钟同步 | 第30-31页 |
3.3 卫星姿态控制数据传输方法 | 第31-34页 |
3.3.1 速率阻尼 | 第31页 |
3.3.2 太阳捕获 | 第31-33页 |
3.3.3 地球指向 | 第33-34页 |
3.3.4 安全模式 | 第34页 |
3.4 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FlexRay姿控数据传输硬件设计 | 第35-47页 |
4.1 CPU主控节点硬件设计目标 | 第35页 |
4.2 主控CPU关键芯片及工作模式 | 第35-39页 |
4.3 CPU主控节点详细电路设计 | 第39-46页 |
4.3.1 CPU单元最小系统的电路设计 | 第40-43页 |
4.3.2 Flex Ray总线通信电路 | 第43-4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 | 第47-59页 |
5.1 Flex Ray模块初始化 | 第47-52页 |
5.2 RS232、W5300初始化及应用层开发 | 第52-55页 |
5.2.1 串.通信模块初始化及应用层开发 | 第52-54页 |
5.2.2 以太网接.模块初始化及应用层开发 | 第54-55页 |
5.3 系统总线应用层软件开发 | 第55-58页 |
5.3.1 点对点通信应用层开发 | 第55-56页 |
5.3.2 集群网络通信应用层开发 | 第56-58页 |
5.4 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验证 | 第59-73页 |
6.1 实验系统 | 第59-61页 |
6.2 Flex Ray总线CPU硬件系统及通信性能测试 | 第61-67页 |
6.2.1 实验环境条件 | 第61页 |
6.2.2 实验方案 | 第61-64页 |
6.2.3 测试结果分析 | 第64-67页 |
6.2.4 实验结论 | 第67页 |
6.3 基于CPU主控节点和FlexRay从节点的姿轨控性能测试 | 第67-71页 |
6.3.1 实验方案 | 第67页 |
6.3.2 测试结果分析 | 第67-71页 |
6.3.3 实验结论 | 第71页 |
6.4 小结 | 第71-73页 |
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73-75页 |
7.1 研究结论 | 第73页 |
7.2 研究展望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1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