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5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.1 实践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.2 理论意义 | 第13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 | 第13-15页 |
1.3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3.2 主要研究创新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 | 第15-23页 |
2.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2.2 资产证券化的作用 | 第16-17页 |
2.3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主要参与者 | 第17-19页 |
2.4 资产证券化操作流程 | 第19-21页 |
2.4.1 基础资产选择与资产池构建 | 第19页 |
2.4.2 设立特殊目的机构并出售资产 | 第19-20页 |
2.4.3 信用增级 | 第20页 |
2.4.4 信用评级 | 第20页 |
2.4.5 SPV以资产为支撑发行证券 | 第20-21页 |
2.4.6 向发行人支付资产购买价款 | 第21页 |
2.4.7 资产支撑证券的偿付 | 第21页 |
2.5 资产证券化的交易模式 | 第21-23页 |
2.5.1 “一次性”证券化结构模式与多卖方证券化管理模式 | 第21页 |
2.5.2 循环型交易模式 | 第21-22页 |
2.5.3 抵押权的运用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| 第23-33页 |
3.1 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 | 第23-24页 |
3.2 “摩山保理资产支持专项计划”交易结构分析 | 第24-31页 |
3.2.1 主要交易结构概述 | 第24-25页 |
3.2.2 交易主要参与方 | 第25-26页 |
3.2.3 基础资产与资产池 | 第26-27页 |
3.2.4 现金流分配规则与分配顺序 | 第27-31页 |
3.3 专项计划改进意见 | 第31-33页 |
第4章 保理资产证券化交易设计与风险控制 | 第33-39页 |
4.1 交易结构设计 | 第33-37页 |
4.1.1 基础资产选择 | 第33-34页 |
4.1.2 资产池构建 | 第34-35页 |
4.1.3 交易模式的选择 | 第35页 |
4.1.4 现金流分配规则 | 第35-37页 |
4.1.5 增信手段 | 第37页 |
4.2 风险控制手段 | 第37-39页 |
4.2.1 信用风险控制 | 第37页 |
4.2.2 提前偿还风险控制 | 第37-38页 |
4.2.3 再投资风险控制 | 第38-39页 |
第5章 结论、建议与展望 | 第39-42页 |
5.1 主要研究结论 | 第39页 |
5.2 建议 | 第39-41页 |
5.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