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英文缩略词表 | 第12-13页 |
第一部分 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分析 | 第13-35页 |
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4-15页 |
2.1 资料来源 | 第14页 |
2.2 资料的筛选 | 第14页 |
2.3 资料的收集、整理 | 第14页 |
2.4 患者的随访及数据的整理、统计 | 第14-15页 |
3 结果 | 第15-29页 |
3.1 患者的基本临床病理特征 | 第15-17页 |
3.2 根据首次疾病不同分组的临床特征 | 第17-20页 |
3.3 根据首次手术吻合方式不同分组的临床特征 | 第20-23页 |
3.4 根据Borrmann分型不同分组的临床特征 | 第23-25页 |
3.5 生存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| 第25-29页 |
4 讨论 | 第29-34页 |
5 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二部分 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其与预后关系 | 第35-52页 |
1 研究背景 | 第35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35-36页 |
2.1 临床病例资料的筛选、收集和整理 | 第35页 |
2.2 患者的随访及数据整理、统计 | 第35-36页 |
3 结果 | 第36-48页 |
3.1 40例患者的基本情况 | 第36-38页 |
3.2 淋巴结清扫数目 | 第38页 |
3.3 淋巴结转移数目 | 第38-39页 |
3.4 淋巴结比 | 第39-41页 |
3.5 淋巴结转移部位 | 第41-45页 |
3.6 生存分析 | 第45-48页 |
4 讨论 | 第48-51页 |
5 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三部分 甘草查尔酮A联合 5-FU体外抗胃癌作用 | 第52-61页 |
1 研究背景 | 第52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52-54页 |
2.1 材料与试剂 | 第52-53页 |
2.2 药物浓度选择 | 第53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53-54页 |
2.4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方法 | 第54页 |
3 结果 | 第54-59页 |
3.1 LCA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| 第54-55页 |
3.2 LCA导致胃癌细胞的G2/M期阻滞,而联合 5-FU则引起G0/G1期阻滞 | 第55-57页 |
3.3 LCA诱导胃癌细胞凋亡,与 5-FU联合后凋亡更加明显 | 第57-59页 |
4 讨论 | 第59-60页 |
5 小结 | 第60-61页 |
结论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70页 |
附录 | 第70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| 第75页 |